孩子愛蜘蛛人、蝙蝠俠,擔心他們迷上虛構角色?其實,偶像不只是螢幕上的英雄,還能成為孩子成長的最佳推手。今天分享3個實用方法,教你如何善用孩子的熱情,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文/蔡宇哲(心理學博士、《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位英雄。當孩子目不轉睛地看著螢幕,興奮地說:「我要像蜘蛛人一樣厲害!」或者說:「蝙蝠俠好酷,他什麼都不怕!」時,家長也許會笑笑,不太在意,但偶爾也可能擔憂孩子迷戀虛構角色、沉迷於動畫劇情。然而,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可以讓這些偶像成為啟發孩子學習毅力的來源,是家長很好用的工具。
孩子假扮偶像,竟然專注更久!心理學家這樣解釋
心理學家Rachel E. White等人的實驗發現,假扮偶像角色能幫助孩子專注完成任務,效果比其他方法更好。他們邀請4-6歲的孩子參加,讓他們在十分鐘內做一項枯燥的工作,而且不能被旁邊有趣的iPad遊戲吸引。孩子們被分成三組,在不同的方式下完成任務:
研究人員告訴第一組孩子,當感覺要分心時,要以自己的角度,問自己:「我有沒有在努力?」第二組孩子則是被告知,要以第三人稱問自己:「小明(自己的名字)有沒有在努力?」第三組孩子假裝成偶像角色,例如蝙蝠俠,並問:「蝙蝠俠有沒有在努力?」
結果發現,扮演偶像角色的孩子表現最好,他們能專注更長的時間,幾乎不會分心去玩iPad。而第一組以自己身份完成任務的孩子則最容易放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心理學家認為,當孩子假裝自己是蝙蝠俠,就會從「蝙蝠俠的角度」來看事情。他們會模仿偶像的堅毅與專注,這種方式建立了
「心理距離」,不僅幫助孩子提升當下的專注力,更是一種能培養長期毅力的有效策略。
家長必學3種方法,幫孩子把偶像變為成長夥伴
瞭解了偶像對孩子的影響力後,我們可以進一步試著這種熱情轉化為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的行動力。以下是幾種實用的方法:
1.用角色故事,讓孩子看見正向特質
孩子喜歡偶像,往往是因為他們有著讓人佩服的特質。家長可以善用角色背後的故事,將這些特質與毅力聯繫起來。比如說,蜘蛛人雖然擁有超能力,但每次面對強大的對手時,仍需要用持續的努力來克服困難。透過這些故事情節,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蜘蛛人如果沒有堅持到最後,會發生什麼事?」讓孩子從故事中體會毅力的意義。
2. 藉偶像特質,找到孩子的行動目標
孩子對偶像的崇拜,往往是因為偶像的某些特質觸動了他們內心的渴望。當孩子說「我要像蝙蝠俠一樣勇敢」,或「我要像蜘蛛人一樣能幫助別人」時,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設定與偶像特質相關的小目標。例如:「蝙蝠俠每天都在訓練體能,我們也來每天運動10分鐘,這樣才能變得更強壯!」當孩子的行動與偶像的特質聯繫起來時,他們會更有動力去實踐這些行為。
3. 有偶像激勵,陪孩子突破挫折
孩子在面對挑戰或感到挫折時,家長可以善用偶像的形象來激勵他們。例如,家長可以說:「你記得蝙蝠俠面對壞人的時候嗎?他也會害怕,但他從來沒有逃避,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像他一樣,試著把這次作業完成呢?」這種鼓勵讓孩子感到被支持,並更願意投入努力。
英雄不只在螢幕上,父母也能點亮孩子的內心
偶像確實能幫助孩子學習毅力,但最穩定、長期的影響還是來自父母,畢竟真正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是家長。如果家長能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堅持不懈的態度,例如努力完成家庭計畫、克服工作上的難題,孩子也會從中學習到這些行為與價值觀。
與孩子一起努力更是實踐毅力的好方法。無論是一起完成拼圖、規律運動,還是挑戰新技能,這些過程都能讓孩子體會到「堅持不放棄」的力量,並逐漸內化成自己的信念。
所以,下次當孩子對螢幕上的蜘蛛人或蝙蝠俠表現出無比崇拜時,請記得,他們心中正在萌芽的是一顆渴望成長的種子。不妨善用這份熱情,陪伴他們一起探索成長的可能性。
透過家長點點滴滴的陪伴,把「我想成為英雄」的夢想,慢慢變成「我就是自己的英雄」的自信!
資料來源:
Chil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