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親近自然科學,但是擔心自己的知識有限嗎?有什麼方法能激發他們對自然的好奇心呢?科學讀物是家長很好的幫手。讓國小老師告訴您如何透過讀物,讓孩子不知不覺地愛上自然科學吧!
文/古安琪(桃園市田心國小老師)
學齡階段,是培養對自然科學好奇心、奠定未來學習的重要起點。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周圍世界充滿興趣,家長如果能適時提供引導,透過閱讀適合孩子的科普書籍,並且延伸相關的實驗或生活觀察,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探索自然的基礎,為日後更深入的學習鋪路。
科普書籍的種類有很多,包括繪本故事、橋梁書、實驗書、百科圖鑑,這四種科學讀物都能帶給孩子不同的樂趣,以下就讓我來介紹這些類型的書籍與引導方式。
繪本故事引發學習興趣
繪本以圖畫為主,內容包含一個完整的故事。自然類的繪本,可以說是進入自然科學領域的入門書籍,家長陪伴孩子閱讀過程中,可以激發孩子對自然的興趣,並且透過故事情境讓孩子獲得知識。
例如《
養蜂人家》這本書,孩子可以從故事裡認識養蜂人的職業,了解蜜蜂的生態習性,還有學習蜂蜜怎麼製造出來的,最後能激發孩子珍惜感謝大自然的心態,無形中,達到知識、技能與態度的學習。家長可以透過提問,例如:「為什麼蜜蜂要採集花蜜?」幫助孩子反思故事內容,並將繪本融入孩子的生活經驗,例如吃蜂蜜蛋糕時,聯想到書上所寫的蜜蜂生態。
《
好難養的芋頭》這本書,家長可以陪孩子跟著繪本故事歷經重重難關,帶領孩子認識芋頭從育苗成長到可以採收的過程,會遇到哪些病蟲害或天災等問題,而農夫們怎麼解決。共讀後可以品嘗芋頭做成的食物,當吃火鍋放入芋頭時,回憶起芋頭的種植歷程,讓知識與生活結合,把握機會教育,達到潛移默化的學習效果。或者延伸實作,進行澱粉檢測的小實驗,當碘酒滴入芋頭中會變成紫色,代表芋頭真的是滿滿的澱粉。
橋梁書淺顯文字激起共鳴
橋梁書一般是以文字為主、圖像為輔,銜接圖像理解和文字理解,這一類的書,有比較多的擬人化敘述,可以促進孩子的想像,拉近與自然知識的距離。
例如《
寵物功夫》系列,用逗趣的手法,探討植物、昆蟲、動物的獨門絕招,將其活靈活現的描繪出來,可以說是小朋友的武俠小說。家長可以問孩子:「如果你是一棵植物,你會想要什麼樣的特技?」鼓勵孩子發揮創意。
《
糞金龜的成長日記》,用擬人法描繪糞金龜學生要學習的能力,跟孩子一起進入糞金龜的世界,相信關於糞金龜的知識,就會烙印在孩子心中,從而引發對其他昆蟲的興趣。讀完之後,可以請孩子說出有哪些發現?哪些最有趣?哪些最意想不到?這些提問能幫助孩子進一步理解與應用所學內容。
實驗書滿足孩子探索天性
當孩子動手操作,也是在動腦思考。科學素養不應僅在紙上談兵,更多的是透過動手實驗的過程中,為孩子進入自然領域奠定好的學習基礎。
例如《
阿德老師的科學教室》系列,以漫畫的形式,將自然科學實驗鉅細靡遺的呈現,可以動手跟著做,也可在漫畫中理解自然的奧妙。在
植物生存大作戰的單元裡,介紹植物透過不同機制來捍衛生存權,如鳥不踏、雞屎藤、鳥巢蕨等等。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觀察:「為什麼這些植物會有這樣的特性?」
《
給孩子的廚房實驗室》書中呈現如何利用家裡現有的環境、材料,就可以玩出一個個有趣的實驗;調出神奇藥水(紫高麗菜汁的酸鹼測驗),水珠凝結實驗(自製氣象站),隱形墨水(簡單的試紙)等等。這些實驗都有很清楚的圖文說明,家長可以盡量讓孩子動手操作、用心觀察,並問孩子:「你認為這個實驗的原理是什麼?」
百科圖鑑給予完整知識
百科類叢書,主要是介紹某一特定領域或學科的工具書,就像無聲的老師;圖鑑是一種將某一主題內各種相關的圖片集結起來並予以說明解釋的書籍,因屬於工具書,所以容易按圖索驥,找到特定的知識。
例如《
給小學生的地球漫畫小百科》介紹地球科學、動物、植物等知識,不需要整本看完,可以根據學科單元主題延伸學習。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閱讀,並提出問題:「這些知識在生活中哪裡可以應用上?」
《昆蟲百科圖鑑》就像是昆蟲的身分證一樣,從昆蟲的分類開始認識,可以更快速找到昆蟲的家族,對想認識的昆蟲有更深入的了解。陪伴孩子閱讀這類書籍的過程中,家長也要引導孩子學習從目次、分類等邏輯性,找到特定領域的知識,訓練孩子的檢索與整理能力。
結語:從小培養自然科學的熱情
小學時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黃金時期,以上這些讀物類型,能讓孩子透過故事、聯想、實驗與工具書,有系統的探索植物與動物的世界。家長的參與和引導是關鍵,透過提問和共同探索,孩子不僅能發展觀察力與邏輯思考力,還能培養對自然科學的好奇心。
試著從這四種類型中挑選一本適合孩子的書,並與他們一起閱讀或實作,您會驚喜的發現,孩子的自然好奇心在不經意中被點燃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