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時,足月沒早產、沒有體重過輕、身高也在平均值,為什麼生長曲線慢慢往下掉,身高百分位甚至來到低點。爸媽先別擔心太早,臨床上,還真的不少孩子,屬於小時候矮小、發育期才抽高的「大器晚成」體質。
文/黃世綱(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 什麼是大器晚成型體質?從低標成長,到迎頭趕上
明明出生時沒有早產、沒有過輕,身高體重都在平均值,但成長的過程中,生長曲線慢慢往下掉,身高百分位在2、3歲時來到低點,然後身高便沿著3至5%生長曲線低標穩定前進。此外,發育也比會晚上許多,當同齡孩子已經進入身高衝刺期,大器晚成的孩子身高仍不見起色。
不過,這一段身高在低標徘徊的日子,彷彿黎明之前的深夜,在同儕進入身高成長尾聲時……孩子,開始發育了!此時,他的身高迅速增加,儘管周遭同學早就進入身高停滯期,孩子仍繼續長高。最終,長到了平均的高度。
上述案例就是大器晚成型孩子典型成長歷程-不是不長,只是時候未到。在醫學上,大器晚成型體質被稱做「體質性生長遲緩(Constitutional Delay of Growth and Puberty)」,言外之意就是:一切都體質造成的,並不是什麼疾病。
孩子長的慢,可能是遺傳?家族史有跡可循
我家孩子是不是大器晚成型體質?大器晚成型的孩子,往往會有很明確的家族史。如果孩子的爸小學階段,座位都被安排在第一排,上了國高中、某個「比別人晚的時間點」身高突飛猛進,超過許多原本比自己高的同學,甚至同學都不長了,爸爸還繼續長,那孩子很有可能遺傳到這樣的體質。
不僅限於孩子的爸爸,孩子的叔叔、舅舅、爺爺、外公,若其中也有人有這樣的成長經驗,即使孩子目前偏矮,也不用太擔心,這很有可能只是他依循著「家族體質」的結果。此外,媽媽的體質也會影響孩子,例如,初經來得特別晚,也是一種大器晚成型體質的表現。
身材矮小是體質或疾病? 從生長曲線圖看答案
不少家長可能會開始煩惱,萬一孩子矮不是因為「體質性生長遲緩」,而是真的生病了,會不會因此錯過黃金治療期啊?雖然目前沒有任何檢查工具可以百分之百「確定」孩子是否為大器晚成型體質。不過,可以利用生長曲線圖,來確定孩子「長高能力」是沒問題的:
.身高偏矮的孩子:只要生長曲線沒有落到第3百分位之下,且沒有與第3百分位「漸行漸遠」就暫時不用煩惱。
.身材中等的孩子:身高百分位沒有「脫離軌道」,身高排名沒有在短時間內劇烈下降,就不用擔心是否有影響身高成長的疾病。
大器晚成型的孩子其生長曲線既不會「脫離軌道」,也不會離標準「漸行漸遠」,大多時候的身高排序,會在第5百分位左右,青春期之前,一年也會穩定的長高4至6公分左右。只要孩子的生長曲線沒有出現異狀,一切就只需要耐心等待即可。
在客觀檢驗上,大器晚成孩子的骨齡往往比實際年齡來得慢。骨齡是身體真正的「生理年齡」,骨齡越慢,孩子要發育成熟的時間也越長,符合大器晚成體質孩子「身高偏矮但成長期長,別人都不長高了孩子還繼續長」的特性。
※本文摘錄自
《身高體重剛剛好》新手父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