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少子化,父母對孩子的疼愛與關注有增無減,然而,過度的寵愛是否會讓孩子變得以自我為中心,欠缺同理心?當孩子不願意分享、不懂得體諒他人,甚至出現「小霸王」的行為時,父母也擔憂這些行為將影響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
本集「升級父母力」單元,邀請兒童發展與親職教育專家林惠雅老師,深入剖析孩子的自我中心與同理能力發展,告訴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此外,信誼特別整理家長最關心的育兒困擾,結合惠雅老師的專業建議,策劃
「孩子你怎麼了?讀懂孩子的行為,掌握教養更輕鬆!👆」專題,幫助爸媽更從容應對孩子的成長挑戰,歡迎點閱!
節目名稱:孩子很自我、不分享?小心人際受挫,同理能力是關鍵
主 持 人:作家-劉淑慧
專家來賓:兒童發展與親職教育專家-林惠雅教授 本集節目重點
●孩子太自我,擔心變成小霸王怎麼辦?
●自我中心會隨年齡下降?五歲後沒改善要注意
●幼兒、小學生、青少年的同理心發展有何不同?
●父母如何扮演「示範者」,教孩子學習同理?
●有同理心,就一定願意分享、懂禮讓嗎?
●打破「不分享」僵局,讓孩子從「界線」練習開始
收聽平台 APPLE KKBox Spotify SoundOn
2-4歲的孩子出現自我中心行為,其實是發展歷程中的正常現象。但隨著年紀漸長仍持續表現出過度自我,父母就需要調整教養方式。在本集節目中,惠雅老師從兒童發展的角度,帶大家認識不同年齡階段中「自我」與「同理心」的發展過程,並分享實用的引導技巧與示範方法,協助孩子學會表達、理解他人,進而做出合適的回應。透過老師的專業分析,父母不僅能更清楚掌握同理心的真正意涵,也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節奏,幫助孩子在人際互動中更加順利,正向成長。
林惠雅教授給爸媽的提醒:
★教養孩子沒有一定方程式,但有三個原則:(1)知己知彼:每個孩子、父母和家庭都不同,了解彼此是第一步。(2)多元策略:單一方法難應對所有情況,學會靈活運用多種方式。(3)創造雙贏:親子是夥伴,不是對手,一起找出適合彼此的解決方式。
★如果你沒有同理你的孩子,孩子從哪裡學到同理呢?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示範者。
★盡量避免強迫孩子去分享,因為強迫反而造成他更不願意分享了。
★當你讚美孩子的時候,也不要忘記讚美自己,因為你也做了蠻好的行為楷模或引導學習,不要忘記肯定自己。
【教養專題】孩子你怎麼了?讀懂孩子的行為,掌握教養更輕鬆!👆 ✔加入信誼line好友,育兒新知不漏接 📩掌握孩子成長關鍵,免費訂閱0-8歲育兒電子報 👉歡迎聽友留言/許願/意見調查
來賓介紹:林惠雅教授
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博士。曾任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教授、東吳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現已退休。專長為父母教養、親子關係、兒童與青少年發展,經營「惠雅老師的教養小叮嚀」社團,充滿好奇心嘗試很多新的學習體驗。著有《孩子你怎麼了? 從幼兒發展看孩子的行為》、《適度教養:多元與雙贏的教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