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創造力—從藝術欣賞開始!

因為,在原始時代,藝術是伴隨著生活出現的。人類基於生活需要,為了解決生存和吃的問題,開始向神祈禱,開始有了歌唱、舞蹈表演...

  藝術到底是什麼?是不是必須要是由一個學過美術的天才,創作出來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藝術呢?或許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很習慣用這樣的觀念,把藝術當作「術科」,把它鎖定在一小群人身上,認為只有這些人才有權利接觸藝術。但其實,藝術是可以很開放的!

你可以再靠近一點!
  因為,在原始時代,藝術是伴隨著生活出現的。人類基於生活需要,為了解決生存和吃的問題,開始向神祈禱,開始有了歌唱、舞蹈表演;或在守獵之前,在牆上畫上野獸,希望能因此帶來好運。由此可知,藝術的起始,並不是從風格出發,而是因為生活本身的需要。

  因此,在培養孩子的美學觀念時,應該從最簡單的生活物質形象開始討論,去探討它的造型和內涵,而不是非得從一件藝術品來出發。但不論是以哪種方式向孩子介紹藝術,大人都是需要先做功課的:我們必須要求自己在欣賞一件作品時,不要很快的下定論,應要先試著去看藝術品本身有沒有吸引力。而最有吸引力的作品,不盡然就是有歷史價值的,也不盡然在美學標準裡符合真、善、美的要求。最有吸引力的,應當是從孩子眼睛看出去時,可能會被提出的那些問題!例如:「她為什麼要脫光衣服?」「為什麼這個臉長得這麼奇怪?」

看到什麼了嗎?
  我們必須知道,孩子的反應通常是最直接的,常常孩子看到的細節、問的問題,都是用很不同的角度。因此,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的看法是沒有歷史根據、或沒有基礎教育…而否定他。因為這樣只會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抹煞了孩子自己去發掘藝術的可能性。而且,事實上,一個人的品味並不一定要經過學習才會建立,因為我們在所見所聞、或所建立的,不過是多種品味中的其中一種版本;然品味本身也並沒有對或錯,再加上每個人都有一套屬於自己天生的審美觀,所以,孩子應該有評他們所見、論他們所想的賞析空間。千萬不要將我們自以為「對」的審美觀,頻頻加注在孩子身上。因為,很有可能…我們錯了!

創作的力量,就是藝術的來源
  藝術,既然是來自於生活的觸動,那麼藝術的有趣性、活躍性、開放性、遊戲性…就不能被忽略。因此,當孩子在欣賞藝術作品,或在創作藝術作品時,不要表現的太嚴肅了!別忘了,藝術也是一種創造力的表現!而創造力的激發,就必須在生活中去多看、多想、多嘗試,有了這樣的創作空間,任何一個人的作品,就會是不同風味的藝術品喔!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