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及、沒耐性,怎麼辦?

「媽咪,我想要我的生日禮物!」
「可是你的生日在下星期啊!」
「我不管,我現在就要嘛!」

許多爸媽都有這樣的困擾,孩子常常沒有耐性,想到什麼就要什麼,完全不考慮要求是否合理,或別人是否可以馬上做到。當柔聲安撫發揮不了作用,被煩得不知該怎麼辦的爸媽,心想自己怎麼有個這麼不講理的小孩,很可能脾氣就爆發了出來。

其實,沒有耐性幾乎在每個小小孩身上都看得到,要學會有耐性,可是孩子發展過程中一項重要的工作。看似容易的課題,實際上卻牽涉多項心智能力的配合,其中最重要的兩項,就是時間觀念與對因果關係的認知;另外還有情緒控制能力,主要是延遲慾望及容忍挫折,也扮演了十分關鍵的角色。

所以,當孩子出現缺乏耐性的行為時,其實並不是無理取鬧,只是他還沒有發展出足夠的能力來學會有耐性罷了。不過,雖然情緒與心智能力需要一些時間來發展,但耐性當然還是可以學習的。尤其,在孩子上了托兒所或幼兒園後,團體生活中的種種規範,就是孩子學習與練習耐性的極好機會。

幫助孩子學習有耐性
爸媽自己得耐心應付孩子沒有耐性的行為
要孩子學會有耐性,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當孩子沒有耐性時,爸媽耐心解釋為什麼需要等、為什麼現在沒法兒做,可能比只是破口大罵好得多;或許實行時有些麻煩,但至少孩子在一次次的經驗中,會漸漸了解等待是不得不的過程。爸媽千萬不要操之過急,也不要期望太高,想想,即使是大人,都未必能欣賞「等」的藝術,只是在行為上,會比小孩多了些節制,但邊等邊抱怨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啊!

幫助孩子控制情緒、轉移注意力
當不得不等待時,想想還沒有發展出相當挫折容忍力的孩子,心裡會多麼不好受!這時,除了在言語上對他表示完全的理解外,也可以用一些方法幫他轉移注意力。比方說,孩子因為遊樂場某項遊樂設施排隊的人太多、等了太久而鬧情緒時,可以對他說:「我知道你很想玩,可是前面的小朋友也和你一樣想玩啊!來!我們先來算算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在排隊?」、「在我們前面的有幾個?」、「後面的有幾個?」……

讚美孩子有耐性的行為
當孩子有時表現出有耐性的行為時,爸媽別忘了大加鼓勵讚美一番,例如,「你好棒喔!知道媽媽在忙,等一下才能帶你出去玩。」孩子會因為被稱讚的榮譽感,而加強往後這種耐心行為的出現。

堅持該有的行為規範
爸媽若屢次因怕麻煩而妥協,孩子非但學不會耐性,還會知道只要自己堅持,就可以達到目的。所以,像「把飯吃完才可以去看電視」、「把玩具收好才能出去玩」等行為規範,爸媽必須要清楚傳達絕不妥協的立場。

爸媽作好榜樣
當然,爸媽自己的耐心行為,對孩子會有很大的示範效果。孩子興高采烈地向爸媽說一件事,即使是芝麻小事,也要耐心聽完;或孩子在做一件事,即使很慢,也要耐心等他做完。如果自己在孩子面前常常表現急驚風個性,孩子很難學會有耐性。

多用些耐心,陪孩子走過成長中的衝突與適應,相信過了一些時日,您會開始欣賞孩子的改變。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