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師說,你不要跟他坐!

當孩子初入校園,家長往往只要風聞班上哪位同學家裡有狀況、規矩不佳,就再三告誡自己的孩子,不要跟他混在一起。然而,孩子的人際世界,其實也不是這樣告誡,就能被完美「保護」的。

  許多家長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在放牛班、會被壞小孩帶壞了!當然,這是因為孩子的社交圈,有了大大的擴展,不再只是鄰居親友或幼兒園。尤其,當孩子初入校園,進入一個染缸世界,究竟班上同學何方神聖,是爸爸媽媽最經常放心不下的了。

寶貝孩子不要被帶壞啦
  於是,只要風聞班上哪位同學成績不好、家裡有狀況、規矩不佳、頻頻出事,家長們就再三告誡孩子,不要常跟他混在一起、不要跟他坐在一起、不要學他使壞!爸爸媽媽如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過,這個年紀孩子的人際世界,其實也不是經過這樣的提醒或警告,就能被「保護」得很完美的。

爸媽師長影響力最大
  當孩子玩在一起時,當然學習模仿的效果很大。只是,朋友的影響力,事實上還是遠不及家人以及老師的行為舉止—當然如果您一天和孩子說不到三句,那就另當別論了。如果您仔細觀察,低年級孩子之間遊戲時,他們經常模仿的對象,竟是哪一位媽媽、或是哪一位他們崇拜的老師!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小朋友的心中,往往對朋友同學的界定,也並不是爸爸媽媽想的這樣複雜!一、二年級小朋友,他們是不分年紀、不分性別、不分貴賤的。他不想和某位同學坐,或許只是因為今天他沒有吃到餅乾;他不想借東西給某位小朋友玩,大多只是因為怕被媽媽罵!往往只有在爭執或是分不平的時候,才會突然冒出一句,「我媽媽叫我不要跟你玩!」仔細問,孩子們之間若有些許「門地之見」,通常和家長及老師的態度與傳達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孩子的朋友世界單純至極
  換句話說,孩子對人的態度、分別心,是從大人的眼睛中學得的。孩子自己的心,本來可以容得下千奇百怪的人事物,卻漸漸地被告知,有些人不可親近、有些人是壞胚子。放寬心想想,這樣小的孩子,也不至於會帶頭作亂到不可改的地步,往往是事出有因。不可諱言,有些孩子確實在社交禮儀或是行為上,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引導,但在面對孩子的人際問題時,最令人感到憂心的,其實是孩子學到的偏見。如果大人期待孩子待人處事的基本態度是包容和尊重,那麼相處時能彼此多說一句好話、多做一件好事,孩子才有機會學到正向的人際相處方式。

  不想自己的孩子被帶壞,是所有爸爸媽媽的期望。那麼,我們先提醒自己是否成為孩子最好的典範,也練習讓自己相信—我的孩子有社交判斷的能力,並且所有孩子都是可以學好的!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