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稀罕第一名?──談教養哲學

人一生的成功與否,絕對不是年輕時候的學業成績可以預定的。每一個關卡,都不該有絕對的成敗,讓人的心靈更成長進步才是目的。當孩子沒有拿到第一的時候,我們是不是還肯定他的價值?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孩子?

  記得曾經有位企業家說,「我從來不爭第一,因為第一的風險和壓力太大了」。雖然在他的產業界中,他堅持只做第二,但是因為他的成熟圓融,別人對他的敬重,卻不會因此而稍減。事實上,人一生的成功與否,絕對不是年輕時候的學業成績可以預定的。每一個關卡,都不該有絕對的成敗,讓人的心靈更成長進步才是目的。

  不知道這種努力打拼的傾向,算不算是東方文化承襲下來的產物?雖說古代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是到了現代,價值開始多元化,讀書成績的緊箍咒稍稍鬆綁了以後,隨之而來的是各樣才藝大車拼。音樂、語言、美術天份,樣樣都是父母期盼兒女光宗耀祖的標的。如果孩子做得不夠好,爸媽就幫他一起做、更會想各種辦法督促他。但是孩子真有興趣的領域在哪裡?就不一定重要了,甚至爸媽也不知道。這樣一路競爭下來,到了十七八歲,該要開始為自己的前途選擇的時候,很多孩子迷惘了──這麼多年來從未為自己選擇!無怪乎,到了二十幾歲仍頻頻跳槽,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最喜歡的是什麼。

  話說回來,激發孩子做出最好的表現,難道不是父母的責任嗎?重點在於,當孩子沒有拿到第一的時候,我們是不是還肯定他的價值?如果我們能夠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沒有考第一名、參加比賽沒有得獎,或是在班上不是最得老師重視的孩子,他仍然是我們心裡的寶貝!或許他在國語數學方面表現平平,但是他很體貼別人,同學都喜歡他,也是很棒的特質。父母能從心裡接納這個孩子,才能夠讓他真正自在地為他自己的生命價值而活。而事實上,也只有他自己能為他的生命負責呀。

  所以要提醒各位新生代父母,拋去當年父母教養你的方式,重新用尊重、愛惜的眼光看待你的每個孩子,讓他活的自在又有尊嚴,至於成績如何,盡力就好!你會發現,在沒有第一名壓力下生活的孩子,真的很快樂!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