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小就學英文,會不會造成孩子語言混淆?增加孩子的負擔?幾歲開始學才好?是不是從很小,就要跟孩子用英文對話、聽英文錄音帶、上英語班?
學英語,是趨勢,也似乎不得不,姑且不論是否將來做個世界村國際人所必須,重點是,在小學裡已決定開始教授了!有些人樂觀其成,有些人卻也有疑惑--這麼小就學,會不會造成孩子語言混淆?增加孩子的負擔?幾歲開始學才好?是不是從很小,就要跟孩子英文對話、聽英文錄音帶、上英語班?
事實上,我們都能舉出許多例子,不論是多大、多老才開始學習另一種語言,仍舊可以學得好、用得妙。當然,越小的孩子,大腦學習機制越有彈性,就語言方面,小小孩辨認、模仿聲音的能力,也比成人來得準確,因為他能夠運用學習母語相同的大腦機制。而已經熟悉母語環境的較大的學習者,通常透過翻譯或文法理解外語,也比較難逃原有腔調的影響。
對孩子來說,需要的是學習情境。 目前許多研究指出,嬰兒自出生開始,就為學習語言做準備--他若生在德國家庭,就能學會德語,生在日本家庭,學的便是日文。孩子學語言,是自然而然的歷程,而在自然情境中,他所學得的,便是和生活週遭息息相關的人事物、表達需求與溝通訊息。即使家中說兩種以上的語言,也不會難倒他。只是,他逐漸對生活中不常用的語言失去原有的敏感度,而將學習火力放在最常用的語言上。也就是說,小一點的孩子的確有能力學會多種語言,但是在什麼樣環境中接觸、使用、發揮,對他的學習取向相當重要。
於是,問題的關鍵,又必須回到爸媽身上。 或許爸媽應該先自己想想這些問題--
為什麼要孩子學英語?這是他生活中自然會遇到的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想要孩子學好,自己該如何提供適當的學習情境呢?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該怎麼帶領孩子看待另一種不太派得上用場的語言呢?可以如何使用這些不屬於日常生活的「生活會話」呢?
所謂學好另一個語言,是指孩子可以說的漂亮、用的正確,必須聽說讀寫樣樣精通?或者可以溝通、互通有無就好?
能夠懂得更多的語言,也就能多了解一些文化,對一個人的見識眼界,是有幫助的。但是,外語畢竟不同於母語的學習,那樣容易掌握詞彙語法、或文化上的習慣表達方式。即使早在孩子牙牙學語期就送進雙語教室,他的學習效果也不見得就十分完美。期待孩子於是有一口流利的英文表現,也太過強求。其實,父母應該傷神留意的,是別因此扼殺了孩子學習探索的興趣與成就感!既然是「外語」,別強求寶寶說得如同自己的話一樣溜,就當是另一個「研究外國人」有趣途徑呀!「玩玩英文」、「遊戲日文」,偶爾唱唱不同語言的兒歌韻詩,像是繞口令遊戲,倒也是接觸語言的一種方式。想清楚希望孩子學習的最終目標,也才不會揠苗助長,反而剝奪孩子真正體驗另一種語言之美的機會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