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藥不苦?打針不痛?-大人的「善意謊言」是真的善意嗎?

「不要動來動去,打針又不會痛,一下下就好了!」「來把藥藥喝下去,醫生叔叔說你很乖,所以他給你甜的藥,不會苦喔!」育兒路上,為了「順利」達成某些目的,你也常常不知不覺說出這樣的善意謊言嗎?


育兒路上,多數父母常不經意撒點小謊,有時,是為一時方便,想讓自己和孩子免除一場哭鬧與紛爭,有時,可能是為了避免尷尬或影響其他人。但爸媽有思考過,經常性使用「哄騙」模式,可能會帶給孩子什麼樣的危機嗎?

例如,當孩子吵著要買玩具,大人會以「身上錢不夠」、「媽媽沒有錢」等理由,來打發掉孩子的要求。只是過了一會兒,孩子眼睜睜看著大人掏錢買自己的東西時,他會做何感想?

善意謊言讓小小孩混淆事實、自我懷疑
對四歲以前的孩子來說,善意謊言可能會造成他對事實真相的混淆,讓他難以充分理解和關心事情的的真實性。同時,也會變得容易對自己感到質疑-因為他無法相信自己親眼所見、所聞的事物。

四歲以後,孩子雖然漸漸能區辨這種「謊言」,對父母的做法認同,並相信如此撒謊是被允許的。不過,卻也可能因此在道德標準上,形成了些許似是而非的認知。

5個「話」解善意謊言的方法
為了不讓善意謊言造成孩子的困擾,又能順利讓孩子合作,爸媽不妨試試看以下幾個做法:

1 給孩子另一種機會
例如,孩子在準備吃飯的時間想要吃餅乾,與其告訴他「餅乾沒了,吃完了。」不如答應他「吃完飯後,就可以吃一點甜點。」

2 延緩回答的時間
如果並不是非常急迫的情況,而自己一時半刻也想不出什麼好理由,不妨老實告訴孩子「媽媽要先想一想,等一下再做決定。」

3 真誠面對孩子的問題
例如,孩子跟你展示他的勞作作品,你可以誇他「這一定花了你很多時間跟力氣吧!」而非為了稱讚刻意說「做得真棒!」避免碰到孩子回答「可是哥哥說我做的很爛」的尷尬。

4 說真話,但不用談論太多細節
偶爾孩子可能會問起讓大人尷尬的問題,例如「你和媽媽有沒有男生愛女生?」你可以簡單的說一、二句真話,不必用謊言,但也不必描述太多男女生之間的細節,只需順著孩子的年齡,給予他適當的回應。

5 學習面對不愉快的事
成長過程中,總是會經歷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不用刻意「幫孩子」迴避。例如,孩子怕打針時,我們可以讓他知道打針會痛,但痛的時後可以抓住媽媽的手,而不是一直跟他說「不會痛!不會痛!」

「聖誕老公公」也是善意謊言嗎?
至於那些陪著孩子成長的童話故事、神話故事,也需要說清楚講明白嗎?當然不用,要不然孩子的童年生活,可能會失去很多趣味。

以聖誕老公公為例,「他」一直都活在小朋友的心中,直到孩子長大了,有能力並且想要了解「另一種事實」的時候,聖誕老公公自然就會離開了。大人並不需要刻意去刺破孩子對神話、童話的幻想,也不用擔心這樣的故事會混淆孩子的認知。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