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入園前,身心成長狀況先掌握

不同年齡的孩子,在入學的同時,都會有不同程度上的適應問題。而面對孩子可能出現的種種狀況,父母是應該先做些功課的……

Q:小孩從二歲多就開始上幼幼班,之後換了幼兒園念小班,前幾月不知道為什麼吵著不想上學。曾經跟老師溝通,還是沒改善,只好讓他休息幾個月。現在送他回原來學校,還是哭鬧不去,怎麼辦?

不同年齡的孩子,在入學的同時,都會有不同程度上的適應問題。面對孩子可能出現的種種狀況,父母是應該先做些功課的!最重要的,是應該增加自己對孩子在身心發展的了解;如此一來,不但可以讓自己在看待孩子的不適應時,可以學著「釋懷」;孩子也會因為父母的「釋懷」,而有更多的空間學習成長!接著,就從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長特質談起。

不聽話,固執的情緒反應特徵
◎ 可怕的兩歲:自我意識蒙發,凡事就是喜歡自己來。
◎ 兇暴的四歲:暴躁易怒,會強烈希望可以自己做。
◎ 無禮的六歲:喜歡以無禮、激動的方式表現自信。
◎ 尷尬的八歲:希望自己可以獨立自主的完成任務。

紓解情緒的策略
◎ 給予正面的注意、與鼓勵,讓孩子更有自信。
◎ 明確傳達父母的期望,給孩子一個目標。
◎ 了解孩子的朋友,從中發現孩子的社會特質。
◎ 鼓勵孩子向自己傾吐不滿的心情與想法。
◎ 引導孩子適當的表達憤怒與挫折。

害羞與內向的個性特徵
◎ 寶寶約15個月大時,是害羞的高峰期,一直持續到3~4歲之間。
◎ 5歲左右,85~90%的孩子,害羞的情況就會好轉;但對大人仍會出現害羞。
◎ 「從來不害羞」的孩子只佔約1%,97%的孩子則是「某些場合」才出現害羞。
◎ 孩子會出現不論是害羞或外向的人格特徵,有10~15%是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

克服害羞內向的策略
◎ 入學後,給孩子2週到1個月的適應期,父母不用太過於心急。
◎ 可以找機會帶孩子做些社交技巧的訓練;例如:參加家族聚會、邀同學到家裡玩玩,或逛逛菜市場。
◎ 和學校老師做密切的溝通與合作,清楚掌握孩子的情緒行為表現。

兒期恐懼的特徵
一般來說,嬰孩懼怕的情緒約從6個月開始。由於某些強烈刺激,造成生理失去平衡後所產生的情緒。而孩子在「懼怕」的情緒發展上,往往會先從所接觸到的具體事物(例如:動物、打雷……)開始產生;然後漸漸才對抽象模糊且神話的概念(例如:鬼、死亡……)感覺恐慌;甚至,連當孩子發現父母並非樣樣全能時,也會有害怕的情緒。
◎ 2歲以下:對突然來的巨大聲響、巨大物體、或陌生的人事物、或對母親離開身旁,都會恐懼。
◎ 3歲以下:視覺上,感覺恐懼的事物增加。例如,怕不同膚色、或有皺紋的老人、或怕動物、怕面具、尤其怕黑。
◎ 4 歲以下:除了視覺上的懼怕,聽覺上會害怕的範圍也增加。例如,大型機器、或救援車所發出的巨大聲響。
◎  5歲以下:懼怕程度減低,但仍對具體、現實性的東西害怕。例如,怕動物、怕黑、怕壞人。
◎ 6歲以下:想像力豐富的年代,所以對於不知名的無臉怪獸、或想不透的問題會有懼怕的情緒。。
◎ 7歲以上:對於抽象問題,例如:鬼怪、死亡有所了解,並且也將注意力轉移到同儕及課業上;所以,莫名恐懼的情緒就會減低。

減低恐懼的策略
◎ 體諒並試著了解孩子的恐懼來源,給予適度的放鬆訓練,讓孩子學會逐步面對。
◎ 避免用恐嚇或暗示的字眼來阻止孩子的行為。例如:虎姑婆、魔鬼…。
◎ 孩子在媒體上的接觸需先做篩選:怪力亂神、血腥暴力……的畫面,並不宜兒童。

(整理自:高麗芷老師/幫助孩子輕鬆入學講座)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