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教育,就從爸媽做起~

  「休閒教育」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如同生命教育,道德教育一樣只是口號?其實,根據種種跡象顯示,雖然現代人有「應該要休閒」的觀念,卻未必具有「應該怎樣休閒」的正確態度。為此,我們特別訪問了,針對休閒教育提出他的看法。

  「休閒教育」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如同生命教育,道德教育一樣只是口號?似乎任何事物加上教育兩個字,就會讓老師的耳朵拉長一點,爸媽的血壓升高一點,心想著「要交什麼作業?」「有沒有考試?」連帶孩子到美術館看畫都是一手拿著學習單,緊張兮兮地生怕找不到答案。
  根據種種跡象顯示,雖然現代人有「應該要休閒」的觀念,卻未必具有「應該怎樣休閒」的正確態度。為此,我們特別訪問了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管理學系謝智謀助理教授,針對休閒教育提出他的看法。

父母態度是關鍵
  談到如何讓孩子愉快的休閒?根據多年來對休閒心理與行為的研究和觀察,謝教授表示父母本身懂不懂休閒、重視休閒才是關鍵因素。父母應該避免去操控孩子的休閒方式,因為對大人來說有意義的休閒活動,很可能對孩子來說是工作。同樣是彈鋼琴,如果是為學琴而學琴,孩子在過程當中沒有體會到樂趣,很可能上國中以後一輩子都不想再碰鋼琴;如果是因為孩子喜歡音樂而學琴,不需要太過於強迫,孩子就會自動去彈。謝教授認為,這是因為有選擇權,就會有自發性。給孩子幾個選擇,孩子自己會去考慮,我比較喜歡哪一種方式?讓孩子感覺到被尊重、能有自主權,才會心甘情願地去走他所選擇出來的那條路。

休閒奠基於自由
  謝教授強調,休閒活動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自由。能知覺到自己有自由去決定、去體驗、去享受,方可說是主動式休閒(Active leisure);反過來說,即使是看電視,但並不是自己主動選擇去看電視,而是不得已,因為不知道可以做什麼,或是因為其他人都在看,沒有人陪我玩,所以只好跟著看,這只能說是被動式休閒(Passive leisure)。記得前一兩年曾有一項調查指出,常常看電視的小朋友當中,只有13%左右的小朋友真正享受到樂趣!

休閒資源處處有
  現在的遊樂區到處都是人擠人,能有什麼地方可以去呢?謝教授說:「喔~~那可不!」他認為,可玩的地方實在太多,還有許多美好的大自然景觀呢!尤其對孩子而言,大自然中有太多有趣的東西,絕對比人工塑造的環境更多變化更豐富!只看家長是不是認為休閒很重要、願不願意花代價去尋找,並且把時間安排出來了。

  最後要強調的是,成年人一整天的生活當中,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工作,而四分之一左右的時間可以休閒。現在我們把大部分的時間用來培育孩子關於工作方面的能力,例如數學、語言、潛能開發等等,但是回過頭來想一想,我們教會孩子什麼,讓他能適當的安排那四分之一的休閒時間呢?這是相當值得父母思考的問題!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