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開健康的腳步——學走路

文/黃守仁|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小孩走路的年齡,例如:嬰兒的體重、健康情形、膽量或有無不良的經驗等。有的嬰兒在剛學會走路時,生了一場大病,往往要拖上一、兩個月或更多時間才會恢復走路;也有的孩子在剛會走路時,摔了一大跌,這可能也會讓他拖延幾個星期才重新開始走路。

剛開始學走步時,小孩的骨骼還不夠硬朗,力氣還不夠大,步伐也不夠穩定,每一步伐的大小不一,踏腳的方向也不一定,腳軟身重,此時若太勉強小孩或逗著小孩走步,孩子會畏懼走步,缺乏膽量,反而會延緩開始步行的時間,甚至容易造成跌倒或步態異常,這是每位父母特別要注意的。

小孩學走步時,偶而的挫折是難免的。如果小孩不小心跌倒時,千萬不要驚嚇他,要鼓勵他,讓他自己慢慢的站起來,重新走步,如此也可以培養小孩獨立、自主、少依賴人的個性。

0型腿 、X型腿的疑惑
兩歲以內的小孩,由於腹肌尚未發達,當站立時,腹部向前挺,同時腰椎會向前彎,以彌補骨盆的前傾。走路時,常採取雙膝分開的姿勢,下肢稍微向外彎曲成經度的0型腿。隨著成長,雙腿會逐漸地靠攏,反而在三到五歲時形成輕度的X型腿,一直到學齡時。才能像成人一樣併攏。緊張的媽媽常會帶小孩來找醫生.以為小孩走路時兩腳不平行,是不是有問題,是尿布包得大厚?太早走路?還是骨骼發育有問題?其實這些都是不用擔心的。

扁平足及其他問題
另外,還須注意的是,兩歲以內的小孩。腳底脂肪較厚,會形成平坦的「扁平足」,這也是正常的現象。當小孩學會站立與走路以後。可以多讓他赤足走在粗糙不平的地面上,並且避免讓他穿太硬的鞋子。這將有助於腳弓的形成。在飲食方面,要多吸收魚類、蛋類及蔬菜等各方面的營養。以幫助骨骼的發育;平時也可多帶孩子到戶外曬曬太陽,

如果孩子步行的情形有些奇怪,例如:左右腿長度、粗細不同;跛腳;腳趾尖垂下步行(即腳趾頭不似平常人平展開來,而是曲縮起來走路);身體搖搖擺擺經常跌倒,就可能是有先天性脫股、腦性麻痺或肌肉萎縮等問題,必須儘早找小兒科或骨科醫生求診,決定以後治療的方針。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