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之發生率約為每一百位新生兒中有一位。其發生原因大都不明,少部分則知是由於某些特殊的病毒感染例如德國麻疹所造成,有些則是和母親亂服用藥品及酗酒有關。

先天性心臟病之發生率約為每一百位新生兒中有一位。其發生原因大都不明,少部分則知是由於某些特殊的病毒感染例如德國麻疹所造成,有些則是和母親亂福藥品及酗酒有關。

先天性心臟病可分為發紺型、非發紺型及阻塞型三大類:

(一)非發紺型:心臟內血流有由左至右分流,因其無發紺現象,所以初次診斷通常是由醫師經聽診察知有心雜因而發﹔但有些因無心雜音或雜音不明而未在出生時被發現者,也會在漸漸長大時發現其發育遲緩,甚至出現喘、肝脾腫大等心臟衰竭的症狀時才找出期病因。此型先天性心臟病最常見的心室中隔缺損,另外還有心中隔缺損、存開性動脈導管等。

(二)發紺型:心臟內血流有由左至右分流,通常在出生後不久即有嘴唇、指甲發紺現象﹔漸漸在週歲後若能存活,則會出現杵狀指﹔漸長也會發現並同再走路時,走幾步就會蹲下來休息,此乃因其需要增加週邊血管之壓力以減少右至左分流情形來減輕症狀。偶而再劇烈運舵及哭鬧受刺激時,會出現缺氧發作﹔病童會突然呼吸急促,發紺便嚴重,甚至發生休克現象而須予以急救處理。此型先天性心臟病常見的有法洛四重症、大血管轉位、全肺靜脈回流異常。

(三)阻塞型:包括有大動脈幹狹窄、主動脈瓣狹窄、費動脈瓣狹窄及三心房症等,通常也無發紺現象,但有些到後期若有費高壓產音後,經進一步檢查而發現,但有些到後期若有肺高壓產生,也會出現發紺現象。

當懷疑有先天性心臟病時切莫病急亂投醫,以免延誤病情,應立即請教小兒心臟專科醫師,他會先安排一些非侵襲性的檢查包括胸部X光、心電突擊彩設杜卜勒超新波檢查<通常如此即可檢查出病灶所在。有一部份較複雜的則須進一步作心導管檢查來確定其先天性心臟病的種類。

並非所有先天性心臟病都要開刀,例如心室中隔缺損,它有一部份會自動癒合,而有一部份其缺損非常小,對身體毫無影響,故終其一生不須開刀,只須定期追蹤。有些阻塞型先天性心臟病如辦膜狹窄者,可用特殊之心導管作汽球撐開術治療而不須開刀。有些新生兒之存開性動脈導管,可用藥物(Indomethone)促其關閉兒不須開刀。兒需要開刀的病童亦有輕重之分,故其最佳的開刀時機應由小兒科心臟專科醫師來決定﹔一般在體重達十公斤以上開刀較為理想,但有些在出生幾天或幾週內就有可能先動依次手術來增加其存活的機會,故家長應先與醫師商討並密切配合,才是上上之策。

通常先天性心臟病同再手術前並不需特殊的治療,只要再有感染十給予抗生素,來預防心內膜炎的發生即可。但有些並停在尚未達開刀的適當時機前,即已發生心臟衰竭,此時則須給予內科治療,包括限制水分、鹽分,給強心劑及利尿劑或血管擴張寄來控制心衰竭。另有些發紺型之先天性心臟病童常常會有缺氧發作,此時則須注意其是否有貧血現象,並給予治療,就可減少其發作的機會。兒當其正在缺氧發作時,則可給予副交感神經阻斷劑及嗎啡來控制及淺青缺氧發作情形﹔同時要注意其發作時所產生的酸血症,須立及予以矯正也免續發休克現象。而當場視各種努力,內科療法仍不能有效治療及減少缺氧發作時,則應轉給心臟外科作分流手術。

總而言之,多數先天性心臟病是一種可治癒的疾病,所以當不幸家中有了先天性心臟病兒,切莫自怨自艾,要趕緊面對現實,帶您的寶寶去做最好的治療。在以往弱勢罹患需要開刀的先天性心臟病,對家庭真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因為所花的一筆龐大費用,還真不是一般家庭所能負擔﹔但如今全民健保開辦之後,全由健保來負擔,以一政府之德政,真是心天性心臟病童最大的福音。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