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帶玩具到學校,園方如何因應呢?
更新 : 2018-09-20
園方對於是否開放孩子帶玩具到學校這個議題,常會面臨一些困擾,但也有其彈性的處理的方法。
園方的困擾
小朋友相處在一起,除了「玩」本身的活動外,通常喜歡談論各人所擁有的東西,一有機會就想展示彼此的小寶貝;也可能在比較或喜愛新奇的心態下,互相交換玩具;或者因為彼此的交情,而慷慨地把玩具送給對方。但是,孩子的情緒變化很大,也許今天很高興換了新玩具,明天又後悔了;也可能贈送玩具的時候是好朋友、整天形影不離,過幾天卻吵架了。一旦情況改變,就毫不客氣的要對方退還玩具,甚至告訴老師玩具是被「拿」走的。萬一,這個時候玩具已經輾轉易主,找不到了,或者是弄壞了,很可能還會形成孩子之間的一場糾紛,甚至引起家長的不滿,造成管理上的種種困擾。而且,從教學的觀點來看,孩子在學校不能專心學習,只是一味地沈醉在自己的玩具裏,這對孩子的進步與發展無疑也是一種阻礙。
從孩子心理和人格發展來看會引起的負面影響
帶玩具到學校難免會引起一些負面影響,下列舉出三個主要的因素,而基於這些因素的考量,通常幼稚園會採取不鼓勵孩子帶玩具上學的作法。
1.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孩子把昂貴、新奇的玩具帶到學校來炫耀,可能形成孩子間競爭、比較的心 理,對於缺乏這方面玩具的孩子來說,可能就會產生自卑或認為「有錢才是最 好的」等錯誤想法。對擁有玩具的孩子來說,旁人的羨慕使他沾沾自喜,易養 成虛榮心理,這對他日後的價值觀會有很大的影響。
2.孩子會太在意比較的結果
在不斷和別人「比」玩具的過程中,孩子容易變得不知珍惜所有,只在意和別 人比較的結果。
3.孩子道德觀念未成熟
孩子還沒有「物權」的觀念,很可能會因為別人的玩具很好玩,就順手把它帶 回家去玩。如果父母、老師沒有適時發現並作適當的處理,對孩子將來的行為 也會有不良的影響。
園方因應的做法
站在維護學校規定及團體秩序的立場,多數的父母通常會配合園方的要求,不讓孩子帶玩具到學校。但是,看到孩子委屈的模樣,又不免心軟,有時候就可能准許孩子帶一樣小玩具去上學。遇到這種情形,園方從愛護和輔導孩子的角度來說,都不主張採取沒收玩具或處罰孩子的嚴格手段。處理的方式有下列幾點可做參考:
1.要妥善保管
請小朋友自己收進書包,在學校的時候不要拿出來玩;或者先由老師暫時保 管,等放學時再還給他。
2.規定不可帶有危險性的玩具
對於具有危險性的玩具(例如︰小飛刀、劍等),須先由老師代為保管,同 時,還要為孩子分析這類玩具可能造成的傷害,請他不要再帶來。另一方面, 也要和家長聯繫,請家長在為孩子選購玩具時,不要忽略了玩具的安全性。
3.採彈性的做法
有時候園方不妨採彈性作法,譬如︰當小朋友帶了特別好玩的玩具時,請他上 臺介紹玩具的特點和玩法,藉機訓練孩子表達的能力,滿足他的表現慾。
4.與孩子溝通做軟性的疏導
玩具既然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夥伴,孩子寶貝玩具的情感相信每個成 人都曾親身體驗也深刻體會。因此,針對孩子想帶玩具上學的欲望,不妨安排 一段親子的談話時間,在親密和諧的氣氛下以理性的分析慢慢疏導孩子。譬如 ︰提醒孩子,玩具帶到學校,可能很多小朋友都想玩,如果借給大家玩,玩具 很容易就弄髒、弄壞了,面對這樣的損失,他會怎麼辦?或者,告訴孩子,到 學校就應該聽老師的話,遵守學校的規定。如果因為一個人的不聽話,帶了玩 具上學,而引起其他小朋友模仿,都要帶玩具上學,豈不是給老師增添許多麻 煩嗎?
5.將「玩玩具」設計到教學計畫裏
玩具是孩子學習、成長、思考的工具,它與孩子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因此,幼稚園可以針對孩子對玩具的需要設計課程。譬如,幼稚園可以擬出玩 具的開發計畫,配合教學,多方拓展玩具的用途。以「交通安全」這個主題為 例,可以讓孩子從家裏現有的玩具中,找出小汽車等有關交通方面的玩具,參 與設計這個主題。這樣一來,孩子有機會展示自己的玩具,也可從中激盪他們 的思考方式和創造力。
開發玩具的另一個積極意義是,可以讓幼稚園把園裏的舊玩具作一個整理,老師們運用巧思,重新設計、變換玩具的新玩法,賦予玩具新生命,使孩子對學校的玩具永遠保持新鮮感。當然,園方在添購新玩具時,也不要忽略了它的趣味性。
對於孩子特別感興趣或流行的事、物,園方不妨試著彈性接納,針對需要來設計,使它成為一種學習動機。譬如,利用孩子最喜歡的卡通影片的主題曲,編成韻律舞讓小朋友跳,如此孩子的學習興趣必然提高,而且個個樂在其中。
當然,園方若能多利用家長會、家長參與或園刊、聯絡簿、家長手冊等途徑,加強親職教育,提供家長處理孩子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可行方式,並藉此傳達園方的教育理念及方向,建立起和家長溝通的橋樑,這都有助於孩子發展健全的身心。
孩子想帶玩具上學,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事件,背後卻可能隱藏了許多心理因素,有待我們去疏導和撫慰,切莫因為一時的忙碌和疏忽而委屈了稚嫩的心靈。
在孩子學習、成長的過程裏,有父母以「情」來關愛他,有老師用「心」來培育他,相信在家庭與學校的同心協力之下,必能奠定孩子良好的學習基礎,引導他發展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