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導孩子面對得失?
更新 : 2018-09-20
面對孩子的挫折時,成人該怎麼調整自己的觀念,怎麼引導孩子,給他正確的價值觀,增加孩子面臨挫折的能力、勇氣,與解決自己問題的方法。
引導孩子享受過程
當然,「得」的經驗可以幫助孩子肯定自己,建立自信心,但「失」的經驗,也不一定就會傷害孩子,它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要經驗,對孩子有重要且正面的意義。
成功和失敗都是人生必要的經驗,而失敗更可以訓練孩子承受挫折的韌性,因此,它對孩子也是很重要的。父母如果善加引導,不但可以幫助孩子以正確的眼光看得失,還能幫助孩子調適沮喪的情緒,從挫折中再站立起來。
但是,父母在引導孩子面對得失、挫折之前,必須先審視自己看得失的態度是否恰當。
父母在鼓勵孩子爭取榮譽時,重點應放在努力的過程,而不是只看結果。我們應培養孩子在過程中「努力、盡力、專注地投入並完成工作」,欣賞他在過程中所作的努力,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達到特定的目標。
父母不妨以坦然的態度來看孩子一時的得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得失不是絕對的。如果我們把眼光放遠,就比較不會為一時的挫折而焦慮、沮喪了。有時候,孩子之所以患得患失,是由於父母自己太在意得失,把自己的情緒誇大、強化,轉嫁到孩子身上。例如,緊張地問孩子︰「你今天為什麼沒得到乖寶寶獎?是不是做錯了什麼事?」或是要求孩子︰「你以後要繼續得乖寶寶獎才好哦﹗」父母這種在意得失的態度,會讓孩子拿得失作為衡量自己的唯一標準,一旦遇到挫折就認定自己是失敗的,是不值得被愛的。
父母有了坦然的態度及正確的得失觀念後,一旦遇到孩子難過、沮喪時,也才能真正的疏導孩子、幫助孩子。
著重傾聽和疏導
那麼,怎樣做才能貼切地撫平孩子的情緒呢?建議父母們不妨先接受孩子的情緒,然後再以同理心安慰他︰「如果是媽媽遇到這種情形,也會很難過,但我們不能一直這樣傷心下去啊﹗不管你有沒有得到乖寶寶獎,你都是媽媽最愛的孩子。」親親他、抱抱他,講個故事給他聽,或帶他做些他喜歡的活動。讓他從父母溫暖的態度中,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
而且,父母在疏導孩子的情緒之前,一定要先仔細地傾聽孩子說的話,了解孩子對得失的感受到什麼程度。如果,孩子只是隨口說說,感受並不強烈,父母也就坦然地聽聽即可,不必再特別去強調或提醒他。萬一孩子表現得非常在意,受挫情緒很高,父母就得積極地疏導他了。除了安慰及愛的保證之外,我們還得問孩子,得乖寶寶獎的機率有多少?是不是輪流給獎?如果給獎率很低,那麼就理性地分析狀況,讓孩子了解︰「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得到他想要的,『最好』只有一個,別人可能比你更努力,表現更好,何況有些你有的,別人也沒有呀﹗」
萬一得獎率很高,自己的孩子卻老是得不到,因而感覺挫折連連時,父母就得儘快和老師連繫,看看孩子是否在學習或行為表現上,確實有需要糾正和幫助的地方(這也是了解孩子在學校之表現的管道)。如果孩子因為老是沒得獎而有自卑的傾向,父母不妨幫助他去獲得成功的經驗,問老師得獎的具體表現該是什麼,再回來告訴孩子,讓他有清楚的目標可以努力。因為,過多「失」的經驗,的確有損孩子的自信心。
接納、信任、鼓勵和讚美
除了安撫孩子受傷的情緒外,更重要的是︰積極引導孩子從失敗的經驗中重新肯定自己、建立起自信心。至於該從何著手,下面有幾個原則供您參考︰
1.接納孩子的特質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各人的能力發展完全不同,我們要無條件地接 納他可能有的缺失、欣賞他的特點,讓孩子隨時感受到︰「不論我的表現如 何,爸媽都一樣愛我﹗」
2.信任孩子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接觸,客觀地評估他的能力,然後對目前他可以做或他 所擅長的,盡量給他機會發揮。讓孩子經由實際的工作學會相信自己、進一步 欣賞自己。
3.積極的鼓勵
鼓勵,主要是幫助孩子覺得自己有用;鼓勵所強調的,也就是孩子的優點、好 的行為和他努力、進步的狀況,因此,請不要吝於說出你欣賞他的行為、以他 為榮的心意。當孩子遭受挫折、失敗時,我們要告訴孩子,雖然這件事情他做 得不夠好,但並不代表他沒有能力或永遠做不好,也就是說,引導孩子試著了 解,人和事是要分開來評估的。
4.具體的讚美
對孩子而言,你發自內心的誇獎,足以激勵、持續他的好行為。但是,讚美的 話要說得具體、清楚,讓孩子確實知道他的哪種行為受到稱讚。譬如說︰「你 願意和弟弟一起玩你的新玩具,你今天的表現真好﹗」
當孩子擁有了我們的了解、接納與引導,再透過適當的讚美和鼓勵,他會逐漸肯定自己的被愛,也發現自己的優點,那麼,他就能發展出對自我絕對肯定的自信心﹗
獎賞力求公平、審慎
目前多數幼稚園都以類似「乖寶寶」的獎賞來約束或改變孩子的行為。它的立意本不錯,但是由於執行時的濫用、誤用,往往造成孩子的競爭和得失心重的負面效果。幼稚園在設立乖寶寶獎時,應該著重在明確的良好表現上(像︰幫助別人),而不是能力方面的表現優秀(像︰畫得很好),同時,在常規訓練得差不多時,就應取消「乖寶寶」的方式,代以輪流、分配,讓每個孩子都有表現「好行為」的機會。譬如,每天指定不同的小朋友當小老師,負責發點心、維持秩序,然後發給他乖寶寶卡,這樣既公平又不至於造成孩子的挫折與傷害。
「孩子,我要你比我強﹗」一句話道盡了天下父母的心聲。我們愛子心切、望子成龍。可是,這份深深的期許,經常讓我們在怒聲斥責及處罰時,忘了孩子的年幼、忘了孩子的脆弱,甚至否定了孩子。
然而,孩子的發展軌跡,不是我們所能主宰或改變的。建議您︰以一份平常心來看待孩子,當他需要時,給他支持、鼓勵和關心;在日常生活裏盡量給孩子機會去嘗試、體驗,豐富他的經驗。那麼,當一切準備妥當時,孩子必然能信心十足地揚起帆,一路駛向人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