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容易緊張?

孩子看電視,一看到打鬥的場面就緊張兮兮,跟著畫面閃來閃去;早上太晚起床,趕不上上學時間,也緊張得又哭又叫;聽老師說明天要上臺表演唱歌,雖然他已經唱得很好,卻會緊張得睡不著覺。看到孩子那麼緊張,我們大人的心情也會受影響。

「緊張」情緒的發展狀態
「緊張」本身是一種情緒狀態,其發展的過程大約如下︰
1.初生的階段
全身只是一個激動狀態(例如︰饑餓時,全身的肌肉是緊張的),沒有所謂的「高興」或「不高興」。

2.三個月~兩歲的階段
激動狀態概括地分化成「高興」與「不高興」兩種情緒。

3.兩歲~十歲的階段
「高興」會分化成很多類型︰例如得意、成功、獲得別人關心時;「不高興」會分化成害怕、擔心、焦慮、沮喪、憤怒、失望等。

大體說來,孩子從兩歲開始逐漸會有緊張的情緒出現,其原因可能包括下列幾項︰
1.懼怕:對環境中某些實際事物的刺激感到害怕,例如︰失火、蛇等。
2.擔心:對某些想像而不一定存在的事物感到害怕,例如︰黑暗、魔鬼。
3.焦慮︰係懼怕與擔心兩者交錯而成,例如︰對「上臺唱歌」有一種惟恐屆時唱不出來的莫名情緒,便是焦慮。

父母的管教態度
孩子所以容易害怕、緊張,與家庭環境和父母的管教態度有關。有些父母過分保護孩子,孩子缺乏與外界接觸的機會,變得黏人、怕生。另外,如果父母常用「天黑了不要往外跑,外面有鬼喔」、「警察伯伯會抓壞寶寶去關」等話,來嚇唬孩子,或是經常看出現鬼怪等恐怖鏡頭的電視節目,都會製造孩子不安的情緒,使孩子容易以假為真、心神不寧。其他像讓孩子學習多種才藝,使得孩子窮於應付、身心俱疲,或父母的期望過高,給予孩子凡事要追求完美的壓力,也容易使孩子變得緊張兮兮。

如果父母本身情緒不定、暴躁易怒,孩子動輒得咎,做錯了被罵,做對了父母也不表贊同,孩子在這種壓力下無所適從,信心無從培養,是非觀念也無法建立,一旦面臨自己需要「單挑」事情的時刻,即使只是回答老師的一句問話,也可能緊張得發抖。

緊張時的反應行為
緊張時的各種行為反應,大都是透過下列方式而來的︰
1.嘗試錯誤
以「起床太遲,害怕上課會遲到」為例,孩子可能會嘗試用哭鬧的方式,博取父母的安慰,預期父母會送他去上學。假如結果與預期的正好相符,則孩子下次便會如法炮製,而逐漸養成哭鬧的反應方式。假如嘗試的結果與預期不符(如︰被媽媽責罵),則以後會改變成其他的反應方式。

2.模仿
孩子會模仿別人緊張時的反應方式,例如父母緊張時是大吼大叫的話,那麼孩子很可能也會如此反應。

3.條件化
假設孩子對甲刺激會感到緊張,對乙刺激則否,那麼,如果乙刺激不斷地配合甲刺激出現,則孩子自然而然地會對乙刺激產生緊張的情緒。例如︰孩子很害怕被媽媽罵,湊巧每次叔叔來訪時,孩子都挨罵,則孩子以後看到叔叔,便預期可能會挨罵,於是產生緊張的情緒。

4.認同
孩子為了要認同於他所屬的團體,便會做出與團體成員類似的反應方式。例如︰大家對上臺唱歌都很緊張,則孩子也會緊張。

對身心、人際關係、生理的影響
緊張適度與否,對孩子的身心、人際關係以及生理方面有很大的影響。

1.身心方面
適度的緊張可提供孩子行動之前的準備。以「上臺唱歌」為例,因為緊張,孩子便會事先專注地去練習,其潛力可能由此發揮,而提高工作、行動上的效率。相反的,過度的緊張會(1)瓦解了動作的技巧︰例如使用剪刀時,變得一反往常,顯得很笨拙。(2)干擾心理的活動︰過度緊張時,腦袋可能呈現一片空白、混亂,而影響思考、語言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人際關係方面
孩子由於過度緊張,導致表現笨拙時,如果大人給予不良的評價,例如︰「你就是這麼笨」,結果會帶給孩子「我不如人」的感覺,產生挫折感,甚至其他的孩子也會以大人的評語來看待他,影響了他與同輩之間的人際關係;相對地,人際關係的好壞也會影響到孩子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果別人總是認為他能力不足,也會造成他缺乏承擔的勇氣,甚至剝奪了他學習新事物的機會。

3.生理方面
緊張會影響自主神經,增進胃酸的分泌,對原本就胃酸過多的人來說,日積月累之下,會造成胃潰瘍,即所謂的「心身症」(心理影響生理)。其他如︰心跳加快、頭痛、肌肉收縮呈緊張狀態、脖子(或腰)酸痛、睡不著覺,以及腸子蠕動太快的腹瀉等症狀,有的甚至會造成甲狀腺功能亢進。雖然孩子在生理上的影響不像大人那麼明顯,但如果從小就處於緊張的情緒裏,長期下來自然會有不良的影響。

了解孩子情緒的發展與影響情緒表現的因素後,成人需思考一下在面對孩子時,自己的教養方式與自己的情緒表達,才不至於對孩子在多方面的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