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唱反調該怎麼辦呢?

「反抗」是兒童發展過程中常見的一種行為,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過這樣「不討人喜歡」的時期。這和兒童的身心發展、語言能力都有關係。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反抗期不只一次,第一個階段是出現在孩子會走路以後。在嬰兒時期,孩子完全由母親抱著,母親與他是一體的,當他開始會走路,會用簡單的言語表達自己的意願時,最可能出現反抗行為。這時,他慢慢產生了自我意識,意識到「我是母親之外獨立的一個人」。

幼兒到了兩歲左右,雖然行動上已由完全的依賴到稍許的自立,但是認知的發展還很有限,能懂的、會說的還很少。因此,他常會用最先學會的「不」字來回答別人的問題,其實他心裡也並不一定知道自己要甚麼。父母若能明白這一點,就不必太操心,以為孩子愛和自己作對,只要平心靜氣想想孩子需要的是甚麼,儘量用簡單的話或選擇式的問題問他,就可以減少他說「不要」的機會。

反抗期會隨兒童的發展漸漸過去,父母會發現前一陣子愛鬧的孩子現在又乖巧可愛了。如果長時期下來孩子還是老愛反抗,父母就要看看環境中是不是還有其他因素使他如此,例如︰平日父母對他的要求是不是合理;有沒有超過孩子的能力範圍;對他的管束是否太嚴,使他沒有一點自由自主的機會;父母之間管教態度是否一致等。如果父母確信自己的要求是對的,孩子的反抗無理,那麼就要堅定立場,不為其哭鬧所動,孩子的反抗還是不能得逞的。

孩子進了幼稚園或小學以後,又接觸到另一個權威--老師,這個時期也容易產生反抗,動不動就說「老師說……」,或把園裏的一些生活細節帶回來。這時候,母親要幫助孩子了解︰很多人有不同的意見,但是我們要加以選擇,例如︰「飯前有人洗手,有人不洗手,如果不洗手就吃飯,用不乾淨的手拿吃的東西就會把髒東西吃進肚子裏。」

父母怎麼辦比較好呢

孩子不肯做某件事時,父母最好不要讓孩子「在率性反抗的情形下,順利地達到目的」。如果一時沒有辦法和他說理,就要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等到他的情緒比較安靜,能安心聽父母講話時,再對他說理,或要他做某件事;總之,不要在孩子反抗的情形下繼續強迫他。

當孩子第一次講「不要」時,父母的態度很重要。若是父母覺得「啊﹗孩子會講話了,真好,他不要就不要吧﹗」而不堅持孩子做該做的事,孩子就會覺得這句「不要」真有種神奇的力量,只要一講「不要」,就可以達到目的,以後他就會一再地使用了。

當孩子會表示「不要」時,父母首先要弄清楚「哪些事是孩子可以選擇要不要做的,哪些是一定要做的」,給孩子一個很清楚的分野。可以作選擇的場合,儘量給孩子自我選擇的機會。慢慢引導孩子遵循一些規則,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說「不要」,什麼時候該說「要」。當孩子在適當的時候說了「不要」時,父母要鼓勵他、讚美他。例如︰飯前不可以吃糖果,當客人來家,給孩子糖果,而孩子說「不要」時,媽媽就要讚美他。

如果孩子一有任何不同於父母的意見或表示,父母就加以處罰或拒絕,那麼,孩子就沒有發展自我意識的機會。另一方面,若父母只一味地順從孩子,也會使孩子失去接受訓練、辨別「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機會,孩子長大後就可能變得自私、任性,以自我為中心,也容易產生行為問題了。

適切的回應孩子

「考驗大人的耐性,向權威挑戰」是幼兒成長的必然現象。如果父母老是遷就孩子,對孩子讓步,孩子知道大人終究會投降,反抗行為就越常發生了。

幼兒需要不斷地探索、考驗周遭的環境,來增進對事物的了解。兩三歲的孩子已經能感受到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所以,父母要試著了解孩子在不同年紀時的特性,常以鼓勵及尊重孩子的方式對孩子說話,取代命令的語氣。

大人要求孩子的語氣,應儘量簡潔,講過後便須實行。過分冗長的說教,孩子聽不進去,也容易引起他唱反調。對於孩子還沒有能力判斷的事,應嚴謹處理,例如︰天氣變涼了,與其問孩子「穿件衣服好不好?」倒不如說「天冷了,我來幫你穿上這件衣服」。

對孩子的要求要實際,且是孩子能力所及的。命令孩子收拾房間裏亂糟糟的玩具,他恐怕很難做到,不妨幫他從最簡單的分類做起,例如︰「我們來把積木收回這個積木箱裏」、「用完的蠟筆放回那個筆盒裏,下回要用才找得著」。

嚴禁孩子做的事,若他耍賴、發脾氣反抗時,向他解釋清楚事情的因果後,便可以不理睬他。例如︰孩子玩火柴,須嚴肅地告訴他「火柴很危險,不可以玩,……」,孩子哭著反抗,只須將火柴拿開,擺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即可。

父母經驗談

幾位家長提供了他們實際的做法如下可供參考︰
1.經驗談一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特質和喜好,當孩子專注於自己的工作或遊戲時,不要打擾他,甚至可以抽空陪他一起玩。要孩子做一件事之前,要先有預告,語氣要堅定而溫和。做的時候氣氛要愉快,有了愉快的經驗,很多事自然就變成孩子的盼望。
2.經驗談二
我一直是以樂觀的態度來處理很多事情,也避免強迫孩子做某件事。通常我儘量把孩子該做的一些事趣味化,例如︰洗澡是「到浴缸游泳」或「淋自來水雨」;睡覺是「講故事時間」;吃飯是「加油時間」。偶爾小孩不吃飯,可以當他是「腸胃休息時間」。所以,除了孩子生病時有特殊情況外,很少有反抗的現象。
3.經驗談三
父母在講話、處理事情時必須用點技巧,例如︰洗澡時間快到之前,必須先告訴孩子該準備洗澡了。如果他說不要,而又沒做其他的事,你就不要加以理會,洗澡時間一到,就先放好熱水,準備好用具,然後再以堅持、肯定的語氣告訴他「熱水放好了,你自己去挑一件要換的衣服……」,這樣他看大勢已定,就會自然地接受了。
4.經驗談四
每當遇到「不聽話」的情形,我都由他自己選擇,不勉強他,也「故意」不理他,然後把本來要他做的事轉到他哥哥身上,並特意在他面前做,當他看到我們做得那麼愉快時,他也會嚷著要參加了。

5.經驗談五
我是個職業婦女,通常我儘量將上班以外的時間給孩子。偶爾孩子也會和我唱反調,我發現有三種情況他會反抗我,第一種是他身體不舒服或不小心有皮肉傷痛時,他會哭鬧地拒絕吃飯或洗澡,我便讓他「節食」或改為「擦澡」。第二種是故意性的唱反調,我就利用他的反抗心理,以「負負得正」的方式來處理,不肯吃飯時,乾脆對他表明不准他吃飯,他會反過來「上當地」偏要吃飯;不准他洗澡,他偏要洗……。當他做完後,可以誇獎他,並鼓勵他下次要自動,以慢慢消除他的反抗意識。第三種是環境因素所引起的反抗,例如︰洗澡水太燙、飯中有他不喜歡吃的菜或找不到陪他睡的布猴子時,我便嘗試在澡盆中放些小玩具,調整一下水溫,在睡前將布猴子放妥或給他講個故事,以免他哭鬧著不肯去做。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