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怎麼會這麼倔強呢?

每次舉行親師懇談會的時候,老師總是會告訴媽媽︰「如如這個孩子太倔強了,每當小朋友要交換遊戲器材的時候,她總是堅持不肯,硬守著原來的東西;有時候明明做了不對的事,小朋友和老師糾正她,她不但不承認,還覺得是別人不好呢﹗」媽媽聽了,雖然嫌老師盡挑壞的說,可是心裏也有數,如如的倔強個性,應該怎麼引導才好呢?

了解孩子的發展

家長和老師們應該先了解與倔強有關的三個因素︰(1)孩子的年齡和他的發展狀況。(2)父母的管教方式和態度。(3)孩子本身的人格特質。

孩子從兩歲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別人不同,開始發展自己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嘗試建立自己的主張,所以他反抗或不服從你要他做的某些事是很正常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個階段的孩子有時候非常乖巧,而有時候又非常固執的緣故。而且,每個人都有他個人情緒發展上一些比較敏銳的地方,有些孩子天生比其他孩子更需要獨立自主的權利,如果要完全按照家庭或學校的規則或期望,孩子自然就會顯得特別倔強。

孩子的自我意識強度通常會隨著社會行為的發展逐漸緩和,因此,我們除了要幫助他社會化以外,更要耐心地等待他長大。

與父母管教方式有關

下面,我們進一步就父母的管教方式和態度,來分析孩子表現倔強行為的幾個可能的原因︰
1.孩子未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父母處理孩子間的爭吵不當,或是父母給予的關愛不能滿足孩子的實際需要時,孩子感到孤立和委屈,就比較容易養成一味聽任自己的意思行事、不肯輕易認錯等行為。
2.父母過分干涉
父母管教過於嚴厲或緊張,忽視了孩子成長的需要,也會加重孩子的反抗心理,故意表現「唱反調」的行為。
3.父母過分溺愛
導致孩子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當孩子無法面對問題時,便容易產生抵制或逃避不肯向前的心理。
4.管教方式不一
影響孩子缺乏判斷標準,孩子自然學會去取悅能滿足他需求的那一方,而在與其他人相處時表現出倔強的行為。

孩子的倔強,除了先天的性格之外,管教方式是影響孩子價值觀與行為表現很重要的因素。父母之間的管教方式與對孩子的教養觀念需一致,不要給孩子模糊、無可適從的感覺;對於個性較自主的孩子,父母也可以試著放手給孩子較多的空間自己做決定,適切的給予引導即可。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