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個性倔強一定不好嗎?
更新 : 2022-10-18
倔強的個性不一定不好。舉例來說,孩子正聚精會神在搭積木或工作,父母卻要他洗手吃飯,孩子當然可能堅持不肯就範,要把工作完成。這其實是一種很好的習慣,可是父母卻不這麼想,硬是要他放棄,久而久之,孩子反而容易養成一種半途而廢的性格。如果是這種情形的倔強,那就不能說倔強是不好的了。
尊重孩子的個性
從堅持度來講,倔強代表有毅力、有主見。孩子有毅力,能專注、有始有終地完成一件事、相信自己的能力,這反應出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有時我們可能認為這種想法不正確,但是我們應該認清孩子在這個年齡能有自己的想法也許是相當好的現象。為了孩子將來「講道理」,我們應該用啟發的方式,慢慢地引導孩子把倔強變成一種正向的力量,去作合理的判斷、有效的思考。
家長和老師應有的態度
倔強不是不好,而是父母或老師怎樣處理的問題。倔強的孩子個性強,較容易產生反抗、不聽話的行為,因此,家長和老師在處理的過程中,應該先有以下這些了解︰
1.了解孩子的發展階段
了解孩子在發展過程中總會經歷幾個情緒不平衡的反抗階段(視年齡及個別差異而定),這是很自然的。而且,孩子在每個發展階段都有不同的需求,我們除了要了解、接納外,也須盡力去配合,彈性運用管教方式,不但不要堅持孩子必須絕對服從,還要配合孩子的發展需要訂定規則。
2.不感情用事
無論孩子表現的情緒是正面(如︰同情、愛)或是反面的(如︰嫉妒、生氣),我們都應該接納他,允許他表達,而不是一味地壓抑他,甚或打他、罵他。同時,我們還要用溫暖的語言,讓孩子知道你了解他的感受(例如告訴他「我知道你很生氣是因為不能做這件事」或「我知道你很想要繼續玩」)。即使他作了無理的要求,父母也要耐心傾聽,再用孩子能夠了解、聽得進的話說明「不可以」的理由,直到孩子接受。
孩子並不是大人,他必須經由反覆練習中學習。因此,父母最好要能保持冷靜的態度,以無限的愛心、耐心和恆心去誘導孩子,千萬不要意氣用事,傷害親子間的情感。如果孩子經常有被接納的感覺,當事實不允許他做某一件事時,他就比較容易接受我們給他的解釋。
3.了解孩子的氣質
有時,孩子會藉爭論來引起我們的不安,如果我們了解孩子從小是屬於哪一種氣質類型,也了解我們自己的氣質(例如︰是否較容易不安?不安的程度怎樣?)以後,再冷靜思索應該怎麼處理這個問題。我們不能不曉得孩子是怎麼樣的個性,卻只期望他做一個順從的乖寶寶。如果孩子從小就倔強,我們一方面要順著他的個性教育他,一方面則要儘量避免一些強硬的衝突,以免親子關係愈來愈惡劣。
4.將專制、命令式的單線語言溝通形式改為雙向的
有時我們不免會主觀地認為孩子應該順從,不應該反抗,但果真這樣,我們將怎樣培養孩子有獨立自主的性格呢?所以,我們應該把溝通形式改成雙向的,讓孩子有被徵詢和表達意見的機會,以發展自主的能力。
5.以鼓勵代替責備
幫助孩子發展自己的能力,儘量讓孩子有機會表現他的優點和長處,多讚美、欣賞他,提高他的成就動機。同時也要常常鼓勵他學習了解並接受自己的缺點,慢慢改正。
6.妥善控制時間、控制情況
例如︰快要吃飯、睡覺或出門之前,不要讓孩子開始他心愛的活動,以免他不肯停下來,加強了倔強的行為。又如帶孩子外出買玩具時,事先約定好只買一件,讓孩子有心理準備,就可事先防範孩子的無理要求了。
我們常常會聽到家長抱怨︰「不順他的意思,他就哭鬧不止。」家長可曾想到,孩子這種任性的行為通常是我們自己一手造成的?從小,他一哭,家長就緊張、就妥協,在不知不覺中增強了孩子這種行為,孩子自然學會利用父母這個弱點來達到他的目的。因此,我們應該留意不要讓孩子從小養成任性的行為習慣,也不要隨便答應他的要求,先聽取他的意見,再說明不行的理由,如果孩子還堅持,我們可以不理他,甚至讓他哭鬧也不能認輸。但是千萬別忘了,先分辨這究竟是孩子真正的需求還是無理的要求。
7.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倔強的孩子即使在家裏已經接受很好的疏導,上了幼兒園以後,孩子也會因為適應不良或其他因素而重新表現他的倔強,例如︰攻擊別人、獨占、霸道、孤僻等。老師們必須正確地洞察他倔強的動機,把握他的優點,安排各項教材活動,誘導孩子透過團體遊戲和規則,體驗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改變負向的行為。
孩子的倔強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面對孩子的行為時,尊重他的個別差異與決定,並給予適切的引導與了解,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