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的和孩子相處?
更新 : 2018-09-20
「禮拜天的清晨,天還沒亮,小兒子就起床了,他知道我要去魚池,要求我帶他去。不知怎麼著,我答應了。我載著他,奔馳在往魚池的鄉間小路上……。我們坐在池邊,一同關心著魚竿的動靜,我教他怎樣放釣餌、怎樣拋竿、怎樣判斷魚上鈎了沒有?他聽得津津有味。在曙光中,天地間似乎只有我們父子二人。」這是一位父親的難忘經歷,那天的清晨他感覺到自己「真正和孩子在一起」。
創造親子間真正的交流
什麼是「真正和孩子在一起」?心理學家們早就開始關心這個問題。他們觀察父母與孩子長時間相處的情形發現,父母並沒有和孩子「共同度過」這段時間。他們所得到的結論是︰「父母實際為孩子們作了些什麼(質)」,遠比「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量)」重要。芝加哥大學教育與人類發展學副教授愛麗森(Alison Clarke-Stewart)表示,對一個孩子來說,父母跟在他身邊一整天,還不如花一個晚上「真正地」和他在一起,全心照顧他,給他溫暖和充實的感覺。
這個發現讓職業婦女們十分欣慰,因為她們一直希望能和家庭主婦一樣提供孩子很好的照顧。她們和家庭主婦都急切地想知道,怎樣才是和孩子真正地在一起?
心理學家認為,如果你和孩子有一種建設性的交流,你們就是真正地在一起。愛麗森表示,和孩子交談、遊戲,都是一種交流。兒童精神科醫師史坦利(Stanley I• Green Span)則提出,父母對孩子的行為作適當的反應時,交流才可能發生,例如︰嬰兒笑的時候,父母也報以微笑;孩子帶著玩具熊一起來聽你講故事時,你不僅親切地請玩具熊坐在一邊,甚至問他玩具熊是不是也想聽故事。像這樣,父母對孩子新的舉動和特別的行為作適當的反應,讓孩子覺得周遭的世界很有意義,而不是充滿了他所不明白的手勢、動作和自顧自的談論,孩子才可能和你產生真正的交流。
當孩子漸漸長大,交流就不僅是只對孩子的舉動有所反應。父母可以與孩子共同做一些事來促進交流,分享彼此的經驗。舉例來說,全家人在看過一個電視節目後,彼此討論,就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方式。
交流需要時間
愛麗森提醒父母︰交流需要時間。我們不能限制孩子只可待在父母身邊幾小時或幾分鐘,也不能誤認為只要每天和孩子共度溫馨的十分鐘就夠了。史坦利醫師也認為,沒有人能估計親子相處的時間應該有多長,但匆匆忙忙的五分鐘是絕對不夠的,連續八小時卻也不必要。因此,父母不僅要考慮孩子的性情和需要,也要衡量自己的工作情形和體力狀況,才能作適當的安排。千萬不要刻意安排了一段時間與孩子共處,結果卻因為自己疲累,而將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傷害了彼此。如果你在原本應該休息的時間(或是晚餐前忙碌的時段)內努力和孩子「交流」,反而會有反效果。
了解孩子的需要
交流是屬於親子雙方面的,父母很難預測孩子在什麼時候需要他們,尤其在與自己的計畫有出入的時候,譬如,下班趕著回家與孩子相處,結果發現孩子寧願和同伴玩,這時候,你不妨就他的需要,作些許調整,像︰和他的同伴們打成一片,或是提供一些服務。
孩子生病時,最感到無助,尤其需要父母的關心。「深夜裏,我抽筋,父親不斷地為我按摩,直到我睡著為止。」--病中的經驗,幾乎是每個孩子都終身難忘的。
孩子在參加比賽、表演或是幼稚園舉行母姊會等時刻,都很希望父母親在場,「與他同在」就是重視他、給他無言之鼓舞的一種表示。
真正的陪伴孩子,也就是要將心與時間真正的放在孩子的身上,以孩子的需求為主,從孩子的眼光看待他的世界,若能做到這樣的互動,即使一天短短的2.3個小時,孩子都能感受到被愛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