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如何面對人際糾紛
更新 : 2020-07-22
「我的孩子上幼稚園小班,平時我以講理的方式教育他,他也很能接受。最近他常向我訴苦︰『坐在旁邊的小朋友為什麼可以搶我的東西、拉我的辮子、打我呢?我可不可以也打他、搶他的東西?』……,我該怎麼教孩子應付這種情形呢?教他反擊好不好?我這種講理的教育方式,會不會讓孩子老被人欺負?」
孩子相處糾紛難免
幼兒園階段孩子的糾紛多半是偶發事件,很少有蓄意傷害或刻意欺負人的情形。孩子一起玩,難免會有拉、碰、打、吵的情形,但是,這些情形都是正常會發生的,多半不會刻意造成什麼傷害。一般來說,小班或初上幼稚園的孩子較容易發生這些糾紛,原因有︰
1. 不會與人分享,常為了獨占玩具而推開別人。
2. 對別人身上的東西感到好奇,就伸手去抓、拉。
3. 社會技巧不夠成熟,而以碰、拉別人的方式,試探別人對自己的反應。
4. 內向、孤僻、喜歡獨處的孩子,比較容易引起別人故意以拍、拉、推等方式來試探他。
孩子的這些情形,都會在老師的教導以及適應團體生活之後漸漸減少。因此,父母偶爾聽到孩子抱怨這些糾紛時,不必太過著急,而把它看成是嚴重的暴力事件或欺負事件。
先安撫情緒再釐清事實
孩子之間有糾紛是難免的,衝突也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這些,不全具有破壞性,它也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機會。
通常,孩子回來抱怨時,多半是希望心中難過、氣忿、不滿的情緒得到安撫。因此,我們不妨先接受他的情緒,用一種不具批評性質的同理心對他說︰「王小明把沙子弄到你的眼睛,好痛是不是?」然後,再按部就班地問孩子事情發生的始末,例如︰「是什麼時候玩沙的呢?」、「你們先做些什麼?」、「後來呢?」、「他是怎樣把沙弄到你眼睛裹的呢?」、「在這之前你有沒有說什麼話或做什麼事?他呢?」、「他弄到你以後,又怎麼樣呢?你有做什麼嗎?」……。從這些有次序的問話中,幫助孩子釐清整個事情,看看自己是否也有錯處,或誤解了別人的意思。說不定講到後來,孩子會發現自己也有反應不妥之處,就不會太生氣了。
有時候,父母一聽到孩子被打了,一時心疼情急,沒問清原由,便直接告訴孩子︰「以後他再打你,你就打回去。」或是︰「他是個壞孩子、沒家教,以後別再跟他玩。」這顯得太主觀也不理性,會無形中教導孩子一個錯誤的解決問題的方式,若常常如此,會讓孩子誤以為以攻擊或暴力的方式處理是最有效的。
教導給孩子「人家打你,你就打回去」的處理方式,太過簡略了也有失客觀,它不能讓孩子了解人家為什麼打我?事情發生之前的情況為何?什麼是導火線?除了打回去,還有沒有其他的處理方式。而且,這種不問原由的反擊方式,可能使孩子變得具有攻擊性,如果別人只是無意地碰到他一下,孩子就一拳揮過去,反而會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小霸王。此外,說別人是壞孩子,也是有待商榷的,可能,那個孩子只是這件事做錯了,別的方面都很好,父母這麼一說,反而誤導了孩子的判斷,也會使孩子疏遠玩伴、失去玩伴。
孩子在幼兒園裡發生糾紛,通常會先告訴老師,如果老師處理合宜,孩子間很快就能和好如初,回家再抱怨的情形也就不多了。但是若家長知道了一些孩子的糾紛時,要用理性來判斷,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與孩子討論當下可以處理的方式有哪些,讓孩子學習面對與處理身邊可能發生的糾紛,這對他而言,會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