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不斷打岔,怎麼辦?
更新 : 2018-09-20
朋友來訪時,只要我和他講上五分鐘的話,女兒就一會兒要我幫她拿玩具,一會兒吵著要吃東西,再不就問東問西。我和朋友的興致常被攪和得一團糟……。為什麼客人來訪時,孩子會表現得比平常更活潑、好動和愛說話,不斷地在大人談話間打岔呢?
孩子為什麼喜歡打岔
通常,家裡來了客人,孩子會認為他不只是爸爸或媽媽的客人,而是全家人的客人,而他是家中的一份子,所以,他會很高興、很想參與,希望加入談話。從這個層面來看,孩子在客人來訪時表現得比較特別是很自然的。但是,如果孩子的表現顯得特別厲害的話,可能是他太興奮,或是覺得客人搶走了父母對他的注意力。
若孩子老纏著媽媽,又不斷地打岔,很可能是他平常就無法自己玩,需要媽媽陪著。在平時,媽媽或許會覺得沒有關係,一旦有客人來訪,媽媽就會覺得「這樣不行」。對孩子來說,他不明白為什麼客人來時,媽媽對他的要求就不一樣。
孩子不斷以打岔、叫鬧、要求等行為爭取父母對他的注意,原因通常是︰
1.孩子希望獲得注意
平常家人都以孩子為中心,把對他的關注和他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但客人來 時,父母忙著招呼客人,以致減少了對孩子的注意,孩子感到被冷落、忽略, 而以打岔的方式來引起關懷。
2.孩子希望有說話的對象
晚上是一家人歡聚的時光,孩子和父母隔離了一天,一定有很多話要和父母 說,這時若有客人造訪,破壞了孩子的期待,難怪孩子就會纏著成人不放了。
3.孩子學習社交的過程
孩子欲與人建立關係,但又尚未具備適當的社會技巧,因此,有可能他與客人 交往的嘗試行為,成為我們眼中的「打岔」行為。另外,父母平時若對孩子管 教很嚴,但客人來時卻又給予某種程度的縱容,使孩子以為客人來時可以做一 些興之所至的事,於是有平常不會表現的行為出現。
讓他有參與的機會
1.事先讓孩子知道將面臨的情境
國人多半沒有事先約訪的習慣,家中常有不速之客,這是很不理想的。客人若 能事先約好來訪的時間,讓父母有充分時間告訴孩子有關客人的一些資料,例 如︰姓名、關係和來訪的目的等,讓孩子有心理準備,自然比較容易引導孩子 在客人來時有合宜的表現。同時,如果客人家有年齡相近的孩子,不妨請他一 起帶來,孩子有玩伴,不會覺得被遺忘,也能培養孩子與人相處、與人分享的 能力。
2.依訪客的目的事先做好安排
到家裡來的客人通常有兩種,一是來探望全家人--包括孩子和成人,是一種 比較輕鬆愉快的造訪;二是有正事找成人洽談,是屬於比較嚴肅的來訪。兩者 的情況不同,處理的方式自然不一樣。
若訪客是為探望全家人而來,孩子當然可以參與其間,和父母、客人一同談話。
若訪客有正事相談,那麼,一定要事先為孩子安排一個合適的空間,或託人帶孩子。如果媽媽希望把孩子的打岔頻率減到最低程度,那麼,除了事先告訴孩子之外,等客人到家以後,也給孩子一段時間和客人談話,然後,再安排他玩平常他能夠專注玩的玩具。如果孩子太小,平常無法自己玩,媽媽當然就不能把客人來訪當成一個特殊的情境,要求孩子做他平常做不到的事。想想,媽媽平時就常被孩子打岔,怎能要求他在客人來時,馬上完全不打岔呢?
如果孩子不能獨處,需要媽媽陪著的話,媽媽可將他喜愛的玩具、圖書或積木拿到身邊來讓他自己玩,告訴他︰「阿姨今天來找媽媽談事情,你在這兒搭座房子(或看圖畫書),等會兒我們要看你搭的房子噢(或聽你說故事)。」等他玩了一段時間快要耐不住的時候,再和他說話,抱抱他,問他︰「你搭的是什麼呢?」或「你看的是什麼故事呢?」讓他也有說話的機會;然後,再請他換搭另一種房子,或為他換本書。
對於大一點,已經開始懂事的孩子,可以讓他學習招待客人,幫忙拿拖鞋、端水果,給他作小主人的機會,藉此有一些基本禮節的訓練。等客人坐定後,孩子若能夠獨處就請他自己去玩。如果孩子的表現慾很強,則不妨先向客人介紹孩子,稱讚他的一些優點,給他一點時間表達他的看法,或請客人參觀他的房間和玩具。
孩子喜歡打岔只是表現他面對家中訪客時的需求或情緒的一種方式,這正是一個很的機會,讓孩子學習如何面對家中的客人,一方面認識這樣的社交情境,一方面學習待人的禮儀與態度。成人不要以不耐煩的態度來處理,反到要讓孩子在這樣的情境中漸漸熟悉社會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