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愛多管閒事?

兒子常常對妹妹管這管那,甚至執意要妹妹玩他認為好玩的玩具。聽老師說,他在幼稚園裡也總是喜歡幫別的小朋友畫圖、做事,把自己的事擱置一旁……。我們希望他多花點心力管好自己的事,可是他似乎樂此不疲,沒辦法控制這種行為。

是利他行為還是多管閒事?
從社會心理學的觀點來分析,「熱心助人」和「多管閒事」的分野是,前者是有意行使利他行為(即個體在不乞求回報的情況下,主動做出使他人或社會獲利的行為)。「多管閒事」有可能是出於利他的動機,只是其行為表現干擾了別人。這兩者的行為過程很相像,都干預了別人的行動,可是造成的結果卻迥然不同。

從教學的觀點出發,把自己的事情做完之後,適時地援助需要幫忙的人,才是「熱心助人」;若是把自己的事情擱置下來,去管別人並不需要你幫忙的事,就會被認為是「多管閒事」了。

了解孩子行為的動機
喜歡多管閒事的孩子通常出於兩種動機︰一種是孩子的確是出於利他的動機,但是因為自己的敏感度不夠,不能清楚地察覺對方的需要,再加上本身能力不足,反而「愈幫愈忙」或「多管閒事」;另一種動機倒不是要幫助別人,而是喜歡藉此來滿足自己支配別人的慾望。

其他的原因,例如,有的孩子想引起老師的注意而頻頻告狀,數說別人的不是;也有的孩子是因為不了解自己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不知道應該以什麼態度去處理事情,就到處晃、到處管事。

怎樣輔導多管閒事的孩子呢?
在旁人眼裡被認為是「多管閒事」的孩子,比較不容易被人接納而可能影響他的人際關係。而喜歡閒晃管事的孩子可能注意力也比較不容易集中,因此影響他自己的工作和學習,表現也可能會較為落後。因此,輔導的時候要先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如果他是基於利他的本意,我們可以一方面稱讚他的善意,一方面跟他討論「幫助別人」的結果,是不是真的使別人受益了,如果沒有,就告訴他,維持這樣的同情、了解的心意是很重要的,但是要看他人的需求來幫忙。

假使是支配慾很強的孩子,那就需要多費點心思了。從社會心理學的觀點看,「喜歡支配」這種性格,往往是因為這一類行為受到強化而累積下來的習慣,輔導時,可以同時採取正強化與削弱的措施,也就是在他「幫助」人後不理他,而在他做出被認可的行為時,就鼓勵他、稱讚他,如此,不良的行為就會逐漸消失而出現正面的行為。

此外,也可以透過故事、戲劇表演的方式,傳達正確的助人觀念,然後與孩子互相討論,加深他的印象,幫助他把好的行為內化。

幼稚園的老師在對待喜歡「多管閒事」的孩子時,不妨明白地對孩子說︰「你先做完自己的工作,再來幫忙。」並嚴格地執行約定。另外,應該讓孩子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要讓同學自己做(例如︰畫圖、做美勞),哪些事情是他可以幫忙做的(例如︰布置教室、收拾玩具等)。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