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誰在說話?~聽覺與語言學習
更新 : 2018-09-20
人的內耳在胎兒約五個月時就已發育完成,所以,在胎兒期就已經能「聽到」聲音,那麼,要到多大才能「聽懂」聲音的含意?
聽覺器官由周邊系統--外耳、中耳、內耳,及中樞神經系統--腦幹、大腦所構成。周邊系統將機械能的聲音轉換成電流,使我們「聽到」聲音,再經聽神經傳送至大腦顳葉加以分析,才能「聽懂」聲音的含意,做出不同的情緒或行為反應。
在媽媽肚子裡就聽得見聲音
人的內耳在胎兒約五個月就已發育完成,因此,新生兒至少已在母親腹中聽了四個月經羊水傳導的聲音。
胎兒可聽到媽媽的說話聲,吃喝及腸蠕動聲,呼吸、心跳聲,甚至肌肉運動聲,及由外界傳入的聲音,此為胎教音樂的理論基礎。
所以母親的溫柔說話聲或心跳聲最能安撫初生寶寶,母親與新生兒更藉著聲音彼此溝通。
而聽覺中樞的發育則在出生後才開始,藉著腦部的發育與外界聲音的刺激而發展出對語言的理解及對各種聲音的意義瞭解。
一個月大的嬰兒已能分辨部分音素(註)的特性。二個月大則能分辨兩音間的時間差異及節奏,而這些都是聽懂語言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此時期的嬰兒亦能認出並記憶母親的聲音,會找尋媽媽的聲音,或隨著媽媽的聲音而發聲,並開始記得與別人接觸時的愉快或挫折感。
接下來的數個月中,嬰兒對語音聽力的發展繼續進步,一歲前即可分辨大部分子音,此時,說話的能力亦逐漸發展,語言能力由聽而說相互影響。
聽力發展有助語言能力及心理發展
聽力的發展幫助寶寶的心理發展。嬰兒學到只憑媽媽的聲音來感覺他的存在及關愛,這樣的經驗幫助嬰兒學到即使母親沒有立即反應他的需要(如肚子餓),但仍然是愛他的,這對日後心理發展的穩定、對事的預期及對人的信任都有影響。愉快而多的聽覺經驗,不但使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加速,亦可使其心理發展正常。
一歲前的聽覺發展,亦使得嬰兒在語言出現以前就能利用聽到及發出的聲音來溝通,逐漸促進嬰兒實際思考及使用符號思考溝通的能力。而早期聽障嬰兒很可能因被剝奪(如聽障延遲發現),會有語言發展遲緩及人格發展偏差,如自我中心、低憐憫心、固執己見、易怒,以肢體動作表達情感等。
聽覺的發展始於出生前,對嬰兒感情、智慧、社交能力,及日後語言及溝通發展有廣泛且深的影響。因此早期發現寶寶的聽力障礙,及儘早施予復健、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註︰音素是指語言中用以區別不同音意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