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導孩子認識「死亡」?

  大明的小叔叔參加登山活動,不幸發生意外,爸爸媽媽為了處理喪事,把大明暫時送到外婆家住幾天。可是,喪禮的那天,還是得把大明接回來。由於平日小叔叔最疼大明,大明也很喜歡跟小叔叔玩,媽媽煩惱極了,不知道怎麼告訴孩子才好?到底幼兒對於「死亡」能夠了解多少呢?

孩子對「死亡」的概念
  由於小孩子在語言(語意)的運用上尚未完全成熟,我們很難以表面上的用詞來區分孩子是否具有「死亡」或「生命」的概念,知道什麼是死的,什麼是活的。剛開始時,孩子認為一個正在旋轉的電風扇、一輛行駛中的汽車或腳踏車都是活的,等他能區分成人們所謂的「有生命的、活的」東西,大約要到四歲以後。至於「死亡」,則要更大一些。

  孩子會害怕死亡,可能是母親沒有設法教導孩子,以致讓孩子有了錯誤的模仿。以孩子的怕黑為例,美國精神醫學家陶蘭德(John Dolland)和心理學家米勒(Neal E• Miller)兩人曾做過研究,認為孩子並不是天生怕黑,當他碰到一個很具創傷性的經驗(例如︰肚子餓了沒人理他,越哭越難受),若這時孩子正一個人處於黑暗中,很可能他就會怕黑或怕一個人獨處了。

  當孩子剛接觸到一種新的經驗(如死亡)時,他可能對它一無所知,而是從父母那兒得到有關它的訊息,所以該注意的是父母對「死亡」的反應,即父母是否每次談到「死亡」時,言談或表情中給了孩子「那是很可怕」的觀念;而在孩子發生某些創傷性的情況時,母親也是表現出那種表情。這種經驗累積起來,讓孩子感覺到︰媽媽一有這種表情就是不好的,以後一看到媽媽有這種表情,就產生恐懼感。

  此外,也可能是家長平日有意無意地嚇過他、騙過他。例如︰「你再不聽媽媽的話,媽媽會氣死。」他一聽媽媽要死,就沒有媽媽了,從此不能餵他吃飯,替他洗澡,他能不害怕嗎?再如孩子不肯睡覺,父母若嚇唬他︰「趕快睡,不然魔鬼會來捉你哦﹗」孩子把魔鬼與死亡連在一起,也會導致他恐懼、害怕。

讓孩子自然接受死亡的概念
  孩子在幼稚園以前並不是很明確地知道「死」是什麼,如果大人對「死亡」這件事表現得很平靜,孩子就會很自然的接受;如果大人表現得比較歇斯底里,孩子就會覺得死是可怕的。所以,重要的是大人本身對死亡的反應態度。教導「死亡」的概念,並不是嘴巴講,而是由身體上、行動上直接告訴孩子的。

  一個人若失去心愛的人或東西,當然會很哀傷,孩子會觀察到父母的這種情緒。若母親表現出恐懼、無助,孩子也會有這種表現。若母親表現出一種懷念的哀傷,孩子也會學著了解這點。在幼稚園以前,孩子可能不容易了解或體會另一個人的感受,母親可以把她哀傷的理由簡單、具體地告訴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為什麼這麼哀傷」。

  平日若看到送葬的行列經過,就可以把握住這個機會,用平和的態度和最淺顯的話告訴孩子︰「就像花開過一段時間,花累了,想休息,花就謝了。其他的動物是這樣,我們人也是這樣,老了就會死,像睡著了一樣。」孩子聽到父母談死亡像談一件很自然的事,他就不會害怕了。因此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幫助孩子清楚地面對它,不要避而不談。

  另外,帶孩子去掃墓時也是個機會。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花謝了,但是樹還活著,以後它還會再開新的花,祖父(母)死了,還有爸爸、媽媽;以後爸爸媽媽也會死,但是你自己也會有孩子,這樣一直傳下去。」讓孩子以另一種角度來認識死亡。

「死亡」是好的生活教材
  日常生活裡,孩子接觸到「死亡」最直接的經驗,大概是在自己飼養的小動物死去時,遇此情形,成人們該如何把握時機來開導孩子呢?

  孩子看到園裡養的小動物死掉,會很傷心,難過,遇到有小動物死掉時,老師應先把牠的屍體處理掉,再告訴孩子。老師可以自然的告訴他們「牠死了」,讓他們知道「有些東西會自然的與我們分開」;不必刻意保護孩子,因為他們長大以後還是要面對這種事。

  除了傷心、難過之外,孩子也會產生一個疑問「牠為什麼會死掉」,老師就應當藉這個機會和孩子討論有關的問題,例如︰該怎樣照顧牠們?牠們要吃什麼東西等,讓他們體會到適當的關愛方式的重要。

  政大實驗小學附屬幼稚園曾發生過一個實例︰以前園裡有一班小朋友很喜歡小白兔,常常抱牠、摸牠,但是另一班的小朋友也很想抱牠,雙方為此爭執不下。結果一位小朋友為了不願心愛的白兔被人搶走,便把牠抱到滑梯上往下摔,結果小朋友發覺兔子不動了、死了。孩子又傷心又氣憤地跑來告訴老師,這時老師沒有露出大驚小怪的表情,而先疏導孩子們的情緒,以免造成孩子間的敵視(事後一定要特別處理,與肇事的孩子談談)。孩子問老師該怎麼辦,老師就反問孩子,讓孩子表示意見,孩子會自然地說出看到家裡人處理這種事的經驗(埋起來或火葬)。一班中有一、兩位小朋友有這樣的經驗,往往就能教育其他的小朋友,使他們沒有恐懼感。當老師徵詢過他們的意見後,決定把牠埋起來。孩子們便和老師一起挖個深洞,把兔子放進去,有的小朋友還摘朵花放在上面﹗

  平常孩子飼養的小動物死了,跟他的一樣玩具掉了沒有什麼兩樣,父母或老師不需擔心怎樣和孩子談到「死亡」,可以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們「死亡就是不會動、不會呼吸了」。面對這樣的問題時,該處理的是孩子的情緒問題,父母要設法了解他表現那種情緒當時的想法,讓他講出來,然後,再把他的想法和現實合理地結合起來,這會對孩子有些幫助。

  此外,平常應注意避免講「鬼怪」的故事,也不要用「死亡」來威脅孩子或壓制孩子的吵鬧,以免孩子產生怕黑、怕死亡,晚上不敢起來上廁所、不敢一個人走路等後遺症。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