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看待「送禮」這件事呢?

  禮尚往來是一門藝術,孩子們從「送禮」這個話題可以學到什麼呢?父母們又是如何看待「送禮」問題?

問題一︰有一天,帶孩子到親友家作客,孩子看到別人家的一樣東西,就吵著要,親友看到了便表示要把這樣東西送給孩子。
  兩位媽媽的處理方式︰
一、讓孩子分辨「別人的」與「自己的」是不同的
  有一次我帶兒子到姊姊家去玩,回來時他執意要帶一個玩具回家,姊姊的孩子也為這個玩具而哭鬧。我問孩子︰「媽媽知道你很喜歡這個玩具,可是這是哥哥的,哥哥也很喜歡,你拿回去了,哥哥會很傷心,對不對?」他聽了便把玩具還給姊姊的孩子了。雖然姊姊一直在一旁勸說,但是我認為小孩從小就要學會分辨是「自己的」或「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想拿走什麼東西就拿走。

二、先安撫孩子再教他尊重別人的物權
  在這種情況下,我會以平和的語氣問孩子︰「你想玩是不是?我們先向姊姊借,好不好?」這樣孩子比較會聽從,而大人也要記得提醒孩子把玩具還給人家。這樣先肯定了孩子的需要,了解他的心意,既可以避免孩子吵鬧,也不至於讓親友的孩子覺得委屈。同時在借與還之間,也教導孩子尊重別人,了解人與人之間可以分享,卻不可強求。

  從以上的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最重要的是當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做主人的應該立刻與對方配合,而不要堅持把這樣東西送給小客人帶回家。此外,媽媽每次帶孩子去拜訪親朋好友之前,應該讓孩子知道這次拜訪的人物、目的,以及應該注意的習慣、禮貌、稱呼等,讓孩子心理上有個準備,以免臨時發生不愉快的事件。

問題二︰客人來訪,帶來一些禮物,孩子吵著要當場打開它。
一、孩子是因為好奇心強
  通常客人來訪,送來的禮物包含著多種不同的涵義。有些是親戚朋友送來的,純粹是禮尚往來的禮物;有些是酬謝的禮物;有些則是對方有所求而送的禮物。有些禮物可以收,有些卻不能收。幼兒沒有辨別「能不能收」的能力,他們想打開來看,純粹是基於好奇心。如何處理就要看父母對這份禮物的看法,而作適時的應變。

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父母最好把客人帶來的禮物收放在不引起孩子注意的地方。如果無法避免這個問題,當孩子吵著要當場打開時,可以設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或告訴孩子等客人走後,我們再一起來猜猜看是什麼東西。如果來客是很熟的朋友,可以當場打開禮物,並謝謝送禮的朋友。或者以輕鬆的態度,跟孩子玩「猜猜看」,由客人來宣布謎底。事先約好三次沒猜中,就沒有權拆開禮物。如果猜中了,孩子滿足了好奇心也就不急於打開禮物了。

三、讓孩子知道那是不禮貌的做法
  如果不能接受對方的禮物時,可以將孩子拉到一旁,告訴他︰「那是伯伯的東西,待會兒他要帶走的。」等客人離開後,再告訴他那樣的要求在我們的社會裡是不禮貌的行為。

問題三︰孩子的叔叔姑姑很疼愛孩子,常常買「過多」的玩具給他,結果孩子竟開始主動地跟他們「要」東西,弄得好尷尬。
一、與親友溝通送孩子禮物的原則
  這是雙方面的問題,因為對方常常贈與,而增加了孩子對他們的「不客氣」。因此,必須先和贈送的人溝通,使他了解贈送禮物可以適可而止,不必有求必應,可將禮物轉變成另一種獎勵的方式,並授予他拒絕孩子的權利。若父母看到孩子向親友「要」東西時,可以當場告訴孩子︰「隨便向別人要東西是不對的。」

二、讓孩子知道珍惜禮物的意義
  給孩子買玩具要有計畫,最好配合他的發展、需要和興趣,同時注意給予的時間和間隔。買得過多或過於頻繁,容易養成孩子喜新厭舊、貪求無厭和不知愛惜的心態。因此,可以私下和叔叔姑姑討論,除了謝謝他們的盛情外,也請他們給孩子一些正確的觀念。例如告訴孩子︰「你生日的時候,姑姑買了積木送你,你記不記得?你去拿來,我們一起玩。」

  如果遇到特殊的日子,例如孩子的生日,他向叔伯要禮物,那多少也表示了雙方的親密,沒什麼關係;但是漫無目的的過分要求,父母就可以授意對方拒絕。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