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抱著奶瓶不放呢?

  美雲今年三歲半了,剛上小班,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奶嘴。平時喝水也要用奶瓶,如果不依她,就吵個不停…。美雲班上有個小朋友更是得帶著奶瓶上學,即使小朋友笑他,還是不肯把奶瓶交給老師。這兩個孩子的舉動,不但令家人煩惱,老師也覺得不知要如何幫忙才好。孩子爲什麼會這麼依賴奶瓶呢?

為滿足生理的需求
人類最原始的生存本能之一是滿足饑餓的需求。依據佛洛依德的學說,人類自出生到一歲間是所謂的口腔期(註一)。在這個階段,嬰兒對外界環境的感覺探索主要是靠嘴巴。口腔的活動(如︰哺乳時的吸吮動作)可以使嬰兒獲得莫大的滿足感,而躺在母親的懷裡接受哺乳,更使嬰兒感覺無比的溫暖與舒適。根據統計,吃母乳的嬰兒,將來在心理上的發展會比較平衡。如果因為母乳不足或是為了哺乳的方便,改用奶嘴和奶瓶來代替,這樣的嬰兒就比較容易執著於奶嘴,抱著奶瓶不放。

至於較大的孩子仍使用奶瓶喝奶,並不僅是為了滿足饑餓。透過吸吮的動作,同時也使他的口腔得到滿足。此外,吸吮的動作有助於面頰的活動,可幫助他顏面肌肉的發展。因此我們可以說,在一歲以前抱著奶瓶不放是很自然的現象,這種習慣通常會延續到兩歲。一般說來,到了三歲、四歲左右隨著年歲的增長,孩子會因為斷奶、副食品的添加,以及其他方面興趣的擴展,漸漸地放棄使用奶瓶的習慣。但是,如果孩子在生理方面(如︰口腔的不滿足)或心理方面(如︰經常被父母忽視)有不滿足的地方,他就可能藉著抱奶瓶來尋求安全與舒適的感覺,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抱著奶瓶不放的習慣。

父母教養的態度
奶瓶是孩子在嬰兒期使用的東西,如果到了三歲以後,孩子還抱著奶瓶不放,我們可以說他在人格上較為退縮。推敲孩子為什麼會抱著奶瓶不放的可能原因有︰
1.父母太過寵愛孩子,不論孩子要求什麼都滿足他,無形中讓孩子養成哭鬧依賴的性格,而不易自立。
2.因為弟弟、妹妹的出生,父母把對孩子的關愛轉移到幼小弟妹的身上,孩子藉著抱奶瓶、吸奶嘴等退化的方式,企圖引起父母的注意。
3.父母本身太忙,無暇照顧孩子,孩子藉著抱奶瓶、吸奶嘴獲得某種心理上的滿足。

不論是哪種原因,孩子會養成某種性格,父母的教養態度都是一項重要的因素。

醫生的建議
孩子的乳牙在六個月到三歲之間逐漸發育完全,如果到了三歲以後,還一直抱著奶瓶不放,可能會產生所謂的「奶瓶症候群」(Milk Bottle Syndrome)。這是指孩子的乳牙長時間浸潤在乳液中(尤其是加了糖的牛乳)而產生的症狀,例如︰
1.猛性齲齒(大多數的牙齒被蛀蝕成齲齒)。
2.不正常的吞嚥習慣。
3.用嘴巴呼吸。
4.牙齦浮腫。
5.咬合不正(開咬)。
6.前牙突暴。

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牙齒、面部的發育,這是為人父母者不能不注意的。因此,對於習慣使用奶瓶的孩子,從兩歲開始,如非必要的餵奶時間,父母可以奶嘴安撫器(註二)來代替奶瓶,同樣可以使孩子感覺舒適和滿足,並且不會吵鬧。兩歲以後,如果還有使用奶瓶、奶嘴的習慣,父母可以慢慢地誘導孩子,例如︰孩子在每晚睡前有含奶嘴、抱奶瓶的習慣,父母可以試著改為每隔一天給他一次,再逐漸地每隔兩天、三天給他一次,同時培養孩子對其他事物的興趣,使他逐漸忘卻奶瓶、奶嘴。千萬不要馬上強制孩子改變習慣,否則會使孩子有馬上被中斷的感覺,使他心理產生不平衡,甚至出現吮手指、咬嘴唇等不良的替代行為,那麼以後就要花更多的時間來矯正了。

孩子若到了3、4歲還抱著奶瓶不放,通常是心理的因素,父母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教養方式太嚴厲或太寵溺,或是太少時間陪孩子了呢?給孩子滿足的安全感,是孩子心理上健康成長的基礎。

(註一)佛洛依德將○~六歲幼兒的心性發展分為︰1.口腔期︰出生到一歲。 2.肛門期︰一~三歲。3.性器期︰三~六歲。
(註二)奶嘴安撫器(Pacifier)與一般奶瓶所用的奶嘴形狀大致相同,但因為沒有哺乳作用,故奶嘴尖頂不需穿孔。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