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牽小手,我們上學去 - 談幼小銜接

現今學齡前的家長與幼兒園,不斷地在孩子學習ㄅㄆㄇ上費盡心思,只為了讓孩子做好入小學的準備。難道,入小學的準備只有把ㄅㄆㄇ學會就好了嗎?

  「池塘邊的榕樹下,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這首「童年」是筆者每年送給畢業班小孩的祝福。

  記得,自己的童年只有蛙鳴溪水,沒有車水馬龍;只有與鄰居街坊的孩子,一起在街頭巷尾嬉戲至日落,沒有在家守候電視、電腦的小孩;只有扮家家酒、跳房子,沒有趕不完的補習(英文、珠心算…)。所以,我喜歡以這首「童年」送給孩子,也送給即將有小孩步入小學的家長。

  然而,放眼現今學齡前的家長與幼兒園,不斷地在孩子學習ㄅㄆㄇ上費盡心思,只為了讓孩子做好入小學的準備。難道,入小學的準備只有把ㄅㄆㄇ學會就好了嗎?

  曾有一位任教國小低年級多年的老師告訴筆者「ㄅㄆㄇ不會,我會教,自理能力差或社會性有問題的,我們能做的很有限」。筆者恰也曾在多年前和一位教授在幼兒園內,針對即將入小學的小孩進行測試和評估,作了項相呼應的澄清 - 幼小銜接並不是提前預習小學的課程,而是讓孩子在各項發展上做好準備,以順利適應小學生活,這些發展項目大致為:注意力、知覺速度、反應能力、空間概念、精細動作、語文能力、數字能力、穩定性、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

  其中,筆者認為最重要且值得一提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許多家長容易忽略的。在筆者的教學經驗中,發現不少幼兒無法自行解決問題的案例,這些幼兒不但要等大人指令才會有所動作,而且挫折容忍力很低。

  試想,幼兒園的師生比為 2:30,國小卻是 1:30 以上,這樣的比例間接也顯示出國小學童有很多時間(如下課時間)必須自行解決生活上的問題與衝突。然而,在現今社會裡,父母生的孩子較少,無形中「幫」孩子做決定、「幫」孩子解決問題的情形也相對地增加,以至於讓孩子不知道要怎麼去面對人生的種種衝突與矛盾,也不知道要怎麼去面對失敗的挫折感。

  此外,目前的開放教育重視創意學習,注重孩子蒐集資料與思考問題的過程,以及強調家長的參與,但在筆者與家長的交談中,卻發現仍有一些家長不太熱衷於參與孩子的學習,然而,家長的支持與鼓勵對孩子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惟有心中充滿愛的孩子,才有信心與勇氣面對學習的下一個里程碑!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