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熱到暈頭了!

嬰幼兒較不易有效自行控制體溫,容易發生暑熱傷害。起先是膚色看似紅潤,但觸摸感覺乾燥溫熱,煩躁不安及哭鬧,呼吸及脈搏加速,接著會顯得倦怠、昏眩、抽搐、或進入昏迷狀態...

  幼兒因身體體積小,體內貯存的水分有限,相對的與環境接觸的體表面積大,易受環境溫度的影響。

夏天小心寶寶熱耗竭或中暑
 「熱耗竭」係因環境溫度過高,引起體溫極度上升,過度排汗,而產生的身體不適,而「中暑」則是更惡化至隨伴有意識不清、抽搐、昏迷等神經方面的異常。

孩子測肛溫或耳內溫度最準
  要確定孩子是否為高體溫,以肛溫或耳內溫度為準,這兩者較接近身體中央的溫度,代表實際體內重要器官的狀況;口腔或腋窩處的溫度則多偏低,易被低估而忽略了實際的嚴重性。

  人類是恆溫的動物,不論外界的溫度或冷或熱,體溫的調節中樞(位於大腦的腦幹中)產生一些反應來維持正常的體溫範圍。幼兒體溫的調節中樞尚未成,功能較差。

孩子為什麼不耐熱
*皮膚微血管擴張:使含熱較高的血液能流經皮膚表面,以便將熱源散出,為身體最有效的散熱方式,但如外界溫度過高,就不能散熱,反而吸熱。幼兒的皮膚表皮細薄,通透性大;膚質嫩,血管分布充沛;體表面積也相對的大,故容易受外界高溫影響。

*汗腺分泌增加:汗水附在皮膚表面蒸發時,可吸收皮膚上熱量而降溫(佔排熱量的百分之二十)。幼兒因皮膚汗腺數量少,體內水分貯存量有限,且流汗過多容易脫水休克,這散熱方式就不太管用。

*呼吸加快:肺部是除了皮膚外的次要散熱器官,呼氣時可將肺中的熱氣排出體外(佔排熱量的百分之十)。如果環境的溫度高過體溫,吸入的是熱空氣,則甚至反而會使體溫上升。

*幼兒的新陳代謝速率高,產熱多:孩子需要配合較大的體表面積及較快的呼吸氣流進出,才能排熱維持正常的體溫,但是如果周邊環境的溫度高過體溫,此項特性反而更促使體溫竄升了。幼兒比較不容易有效自行控制體溫,容易發生暑熱傷害。

*幼兒不易自行控制體溫:孩子發生熱傷害時症狀如下:寶寶起先是膚色看似紅潤,但觸摸感覺乾燥溫熱,煩躁不安及哭鬧,呼吸及脈搏加速,接著會顯得倦怠、昏眩、抽搐、或進入昏迷狀態,測量體溫時可高達攝氏39度以上。

資料來源:兒童醫學網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