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很多次在書店裡見到類似的景象:媽媽抱著孩子念故事書,但是孩子似乎心不在焉東張西望。倘若只是接收訊息而沒有互動、不能隨著孩子的需要而調整,那麼雖然是花了時間陪孩子說故事,卻和放錄音帶給孩子聽的效果相差不多。
曾經很多次在書店裡見到類似的景象:媽媽抱著孩子念故事書,但是孩子似乎心不在焉東張西望,幾次想要動手去翻閱其他的畫面,又被媽媽翻回來。再更激烈一點的媽媽甚至會輕輕打孩子的手心:「你給我專心一點!」或許這些媽媽認為訓練孩子能專心聽一篇故事是最重要的,但事實上,只是單方面的念完一本故事書,對孩子來說有多少的好處,實在是未知數。只是接收訊息而沒有互動、不能隨著孩子的需要而調整,那麼雖然是花了時間陪孩子說故事,卻和放錄音帶給孩子聽的效果相差不多。
故事該怎麼說?
對爸媽來說是「說故事」,對孩子來說,他們可是運用了許多不同的感官在學習呢!他會看故事書的文字和圖片,觀看插畫中各種角色的表情,會聽爸媽講話的語氣,腦子裡還一面思量著故事的情節。因此說故事的方式愈活潑愈好,常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說故事,說的、唱的、演戲的,甚至有時候孩子思考問題太入神,故事沒說完也沒關係。
與孩子討論故事
爸媽可以回應孩子的問題,鼓勵他說說自己的看法,舉例來說,講到小紅帽遇見大野狼的時候,問「外婆你怎麼眼睛變得那麼大?」孩子很可能哈哈大笑說,「小紅帽怎麼分不出來大野狼跟祖母長的不一樣呢!?」爸媽就可以反問孩子說,「對啊,我們來想想看野狼和人有哪些地方不一樣?」恰到好處的問題能激發孩子去觀察、整理自己的記憶,並且訓練有系統地表達。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就能將腦中零碎的概念,逐漸架構成完整的認知系統了。甚至比較大一點的孩子,已經具備較高的社會情緒能力,也可以針對故事中的情節分享他們的想法:「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麼作呢?」也可以與孩子生活當中類似的情境相結合,給予孩子適當的機會教育和品德教育。
說故事最忌一板一眼
最後要提醒爸媽,在愉快氣氛中跟孩子說故事,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納的。尤其學齡前期的孩子比較不容易隱藏他們的思考過程,當他有什麼疑問或見解,一定是很快就發表出來!如果爸媽沒有多點耐心聽他講完自己的看法,板起臉孔來指責他不該打斷爸媽說話,就相當掃興囉!不僅傷害親子關係,幾次經驗下來,孩子很可能就不敢再多說什麼,更扼殺了他發揮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機會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