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家務大家一起來

現代小家庭裡,每個孩子都是寶貝,通常父母會認為孩子就是要好好唸書,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不要管;所以很多孩子從來不知道怎麼煮飯、洗衣,因為這類的家務,都是媽媽一個人做好了,於是他們到了團體裡面,仍然保持自我中心的傾向,不懂得與別人協調,也不懂責任義務的觀念。

  現代小家庭裡,每個孩子都是寶貝,但是爸媽要怎樣適當地管教和公平地分配,可是一大功課!
  通常父母會認為孩子就是要好好唸書,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不要管;所以很多孩子上了大學,還不知道怎麼煮飯、洗衣,因為這類的家務,以前都是媽媽一個人做好了。事實上,從小就可以鼓勵孩子參與比較簡單的家務事:從洗洗米、擺擺碗筷、收拾自己的書桌,一點一滴累積成就感。
  做完家事之後,爸媽應該肯定他所做的行為表現:「你把自己的書桌收拾得真乾淨!」 「碗筷擺得很整齊!」假如只說「真乖!」孩子所理解到的只是爸媽喜歡他作家事,做家事就可以得稱讚,卻未必明白真正原因是什麼。假如每次做完家事,不只跟他說「謝謝」,甚至賞他零用錢,他就沒有辦法理解到家事也是他該分擔的,甚至覺得是為了媽媽做的!這樣的孩子就比較不容易體會付出與收穫的意義了。
  至於稍有難度的例如煮飯、修理水電等工作,也可以鼓勵孩子參與,因為家事是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通常,如果爸爸媽媽耐心的指導孩子怎麼做,而且多一點點鼓勵的話,小朋友都可以做的很高興,因為他們會感覺自己是有用的。記得,邀請孩子幫忙的時候,要保持溫和而堅定的態度,不要淪為命令式的,假如孩子真忙不過來,也就不要勉強,不要讓做家事成為親子之間爭執的導火線。
  假如說家裡有男孩和女孩,分配任務的時候應該要力求公平。從孩子的年齡、能力、興趣來分,盡量不要因為誰比較小、誰是男生或女生少要求他一點,甚至因為誰比較聰明比較會唸書就可以少做一點。這樣會讓孩子形成不當的認知,認為自己「就是」應該得到一些好的東西,或是「應該」可以避開某些責任,於是他們到了團體裡面,仍然保持自我中心的傾向,不懂得與別人協調,也不懂責任義務的觀念。爸媽分配任務的時候盡量公平,以平等民主的溝通方式,才能讓孩子學會在社會運作當中的規則。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