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嬰兒還很小的時候,他們就發現,舌頭和牙齒是可以製造出各種奇怪音效的新玩具喔!他們也會很新奇的不斷嘗試玩著自己的「新樂器」。家長可以給孩子多元聲音模仿的環境,陪孩子一起玩聲音的遊戲喔。
曉仙阿姨和媽媽已經有好一陣子沒見面,今天好不容易抽空聚在一起,聊聊最近發生的新鮮事,兩人不時笑得前俯後仰的。
正當曉仙阿姨說到和同事去東京玩的旅行心得,一旁搖籃裡正玩玩具的仔仔忽然大聲地說起話來:「ㄞˋ-ㄞˋ!ㄞˋ-ㄞˋ!」阿姨覺得很有趣:「你看,仔仔也知道迪斯耐樂園很好玩!」媽媽也打趣地說:「就是啊!話都不會說就知道學人家講『迪斯耐』,說不定將來還非得帶他去玩一趟不可呢!」
寶寶學說話的過程
當嬰兒還很小的時候,他們就會發現,利用舌頭、牙齒可以製造出各種奇怪的「音效」,並且對玩這個「新玩具」樂此不疲。
四個月大的寶寶,已會使用一些母音和子音,拼湊出類似說話的聲音,或許還會出現一些奇怪的、將來不會在他的母語中出現的發音與音調。
到七、八個月大時,寶寶的興趣會從單純地玩自己的聲音,轉而模仿自外界聽到的聲音。寶寶會使用自己母語範圍內的音素來表現,所以,雖是模仿動物的叫聲或玩具所發出的聲音,但也不會模仿得一模一樣。不過,到了這個階段,寶寶便很少會發出在自己生活周遭不存在的語言或聲音了。
模仿,學說話的必經之路
爸爸媽媽所說出來的話語,是寶寶最愛模仿的,這種模仿是寶寶學習語言的基礎。寶寶因為還不能正確地發音,所以會學大人說話的節奏、韻律或整體聽起來的感覺,用自己容易說出的語音,不斷重複。比方,當媽媽說「下-雨」,寶寶或許就說成了「ㄑㄧㄚˋ-ㄑㄧㄚˋ」。
起初,寶寶這樣子的模仿,並沒有傳達自己意思的作用,可是,當寶寶學會區辨音調、開始瞭解在一些固定的情境下,大人會說的話或句子後,他也開始會在不同狀況下,用不同音調的聲音來表達自己的需要了。
寶寶接近一歲時,因為聽覺機能的進步,嘴、顎、舌頭的動作也更靈活,呼吸、發聲構造也較成熟,於是他發出的音節就更準確了。但不同於之前的直接模仿,寶寶經由視野和活動範圍的擴大,以及經驗的學習,他們漸漸瞭解哪些音節是指稱某些事物的聲音,進而產生有意義的溝通語言。
多跟寶寶說話
總之,寶寶的語言學習必須透過模仿,從聽大人的語言,到學會區辨、再發出與聽到的聲音相似的語音,同時以聽覺、視覺來認識外界所發生的各種現象,在把現象和語音連結起來後,才得以學會使用語言。
因此,大人可以多和寶寶說話,讓孩子有更豐富的語言學習材料。別以為他聽不懂而興致缺缺,因為早在寶寶只有10~12週大的時候,他就會對外界或別人的聲音有所反應,尤其,對愈是熟悉的人,像爸爸媽媽,他的反應愈多。
就算寶寶聽不懂你到底在說什麼(其實就像你也聽不懂寶寶到底要說什麼一樣),你們的對話還是可以在抑揚頓挫的音調中進行,親子間的情感還是可以順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