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兒的自言自語

您的孩子有自言自語的現象嗎?別擔心,這只是孩子自我中心語言的一種表現。孩子的自言自語不見得是要確實的表達什麼意思,然而這個過程對他的語言學習是很重要的,孩子的小腦袋中正在建構他的一些想法並試著自己用語言連貫起來喔。

一歲七個月大的亞亞在馬路上看見小狗時,不管旁邊有沒有人,都會指著牠說:「狗狗!」玩耍的時候,不論是獨自一個人,還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也都會邊玩邊笑,咕咕地自說自話,甚至睡覺前也會嘀嘀咕咕上好一陣子,才漸漸進入夢鄉......。

用自言自語控制行為
像亞亞這樣自言自語的現象,常可在幼兒遊戲、動作中,或是處於困難的狀況時發現。

幼兒從一歲後期到二、三歲時,常會邊玩邊自言自語,此時的自言自語不一定具有任何意義,也不是為了溝通。

兒童教育家皮亞傑(Piaget,J)認為,孩子的自言自語是屬於自我訓練的語言行為,其部分原因是來自於小孩未能完全區分字眼所代表的意義,使言語變成了另一種活動。

心理學家韋高斯基(Vigotsky,J.S.)認為,語言的發展是在社會互動中進行,小孩透過大人告知「這樣做!」、「那樣做做看!」等,學會知的行動經驗,而對自己發出「我要如此做!」的語言,這種「外在語言」的形式,便是學習使用自己的語言來統整、掌控自己行動的開始;往後便會逐漸發展成以思想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因此,孩子的「自言自語」,是深具發展意義的!

學會使用文字符號
孩子邁入兩歲後,逐漸從感覺運動期過渡到前運思期(二~五、六歲),此階段孩子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學會使用符號,例如,指著小狗說「狗狗」,這個舉動即表示他已將字詞與它所代表的動物做連結。

一旦象徵性的思維能力出現,孩子就越來越靈活於讓一件物體具有許多假想的代表意義,並透過模倣、繪畫,或幻想、語言等表達方式,將過去已瞭解的關係表現出來,並在想像的世界中表達及抒發這些情感。

隨著年齡的增長,在遊戲中常自言自語的孩子,漸漸變得能將他人納入自己的遊戲中,將遊戲的中心從自我轉移到他人,因而自言自語的現象會逐漸減少。

展開社會性遊戲
有的父母擔心孩子的自言自語會影響他的人際關係,由發展的角度來看,孩子約一歲半時,開始會對別的小朋友表示關心,但僅限於用眼睛追逐他們的活動,或緊跟在後面跑來跑去。

到了兩歲,小孩之間的互動形態,仍屬「平行遊戲」,例如:喜歡加入許多小孩之中,但只是在旁邊看著別的小孩玩耍,或是在團體中高興地自個兒玩自個兒的。

到了二~三歲,孩子在遊戲中會逐漸使用有限的語言來建立和維持協調性的合作遊戲,但仍缺乏合作的本領,只是試探性地注意對方,尋求種一起玩耍的方式,像是互相追來追去、邊跑邊笑這類簡單的遊戲。

三歲以後,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互動的需求增強,交談機會自然就增加了,因此,父母不要過於擔心。

最新觀點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