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說「薯條」!~談幼兒的語言命名發展

「命名」是幼兒語言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父母可用溫和緩慢的語氣,教寶寶學會更多的詞彙。

有一天,坐在麥當勞裡,看到一位年輕的父親與他一歲多的女兒進行著下面的對話:
「這是薯條,要不要吃?來!說『薯條』。」
「ㄊㄧㄠˊ」
「不對!是薯條。來!再說一遍!」
「ㄊㄧㄠˊ」

這個爸爸在說話的同時,手中拿著薯條,面對著女兒,將他的嘴張得特別大,頭也隨聲調點著,想讓女兒看清楚他說「薯條」的嘴形。而小女孩也很努力地學著父親的嘴形,想說出「薯條」這兩個字。

不一會兒,喝完牛奶後的她,又指著薯條對爸爸說:「ㄊㄧㄠˊ」爸爸笑了,遞了一根薯條給她。

命名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階段
1~3歲幼兒所發出的聲音,已經與一歲前所發出的無意義聲音有所不同了,且開始學習使用口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他們先會以一個單字來代表某個行為、某種關係或是某個事物。例如上面對話中的小女孩,便是以「ㄊㄧㄠˊ」來代表薯條,也用它來代表「吃薯條」這個行為。

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這是最早發展,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過程,我們稱為「命名」(naming)。

嬰幼兒一般大約在10~14個月之間說出他們的第一個字;13個月大時,多數的嬰幼兒已瞭解命名的符號功能;15個月大時,他們已經能夠說出大約十個不同的字或名字;到了16~24個月之間,嬰幼兒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瞭解二、三百個語彙,也能說出約50個語彙。

根據專家研究發現,如果幼兒樂於嘗試使用詞彙,並且主動將之擴大運用,將來對語法的掌握,會比較快且有效;而語彙的數量,是預測幼兒智力、語言及社會性成就的有力指標。由此可見命名期在幼兒語言發展過程的重要性。

幼兒在命名期的語言特徵有三
1.簡化
用最少的字代表許多意義,「ㄋㄟ ㄋㄟ」即表示「我要喝牛奶」。

2.過度類化而不知變通
認識灰色狗是「汪汪」後,以後可能看到有人穿灰色衣服時,也會說那個人是「汪汪」。

3.無法完整表達文法關係
媽媽出去買糖果,幼兒只會說「媽媽買」。

父母如何幫助嬰幼兒語言發展?
嬰幼兒命名的學習,通常會先從生活經驗中已知或感興趣的事物開始,像是父母兄弟姊妹的名字、身體部位、環境中的其他物品,或是揮手再見、搖頭不要的動作等等。所以,父母要經常與嬰幼兒談話,幫助他們透過與成人對話,學習語言以及與人溝通的技巧。

要注意的是,父母與嬰幼兒談話時,講話速度須放慢,並以正確發音幫助他們學習外界物體的名稱及其關係,就如同前例父親對幼兒示範「薯條」的發音那樣。還有,溫和接納的態度,使用開放式的問句,協助嬰幼兒將字串成完整的句子等等,也是很好的輔導方法。

總而言之,「命名」過程對嬰幼兒的語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所以,在環境中提供足夠刺激,協助嬰幼兒學習命名,是父母不可忽略的。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