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的選擇標示要看清

  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玩具、圖書,依循包裝上的年齡及學習成效標示做選擇是不是最好的方法?廠商又是根據什麼來做標示?瞭解標示的玄機後,您會更得心應手。

  「小寶,我們來玩積木,注意看喔,這是紅色的三角形、黃色的長方形、記住沒有......唉!你好笨喔,怎麼都不會,說明書上說你應該可以學會的,是你學習能力有問題呢?還是說明書有問題?」沮喪的媽媽望著攤了一地的玩具和無辜的孩子憂心忡忡的喃喃自語。

選購玩具圖書可以「按圖索驥」嗎?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類似這樣的經驗,在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玩具圖書時,因不知如何為孩子做最好的選擇,往往依循包裝上的年齡及學習成效標示按圖索驥。但若是父母對幼兒能力發展及各年齡層所需的玩具種類缺乏認識,只靠銷售服務員或過度信賴產品包裝的推介,很可能選擇錯誤。加上目前一片「零歲教育」、「提早學習」聲浪中,心急的父母常選購超齡的圖書玩具,失望之餘還造成父母和幼兒不必要的擔憂和壓力。

「標」「不標」有關係
  有人認為「好書是不分年齡的」,操作方式的標示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列出學習成效帶給父母過高期望,徒增彼此壓力,因此不主張標示任何說明以免造成誤導。但除非父母本身有豐富的經驗及知識,否則很難在眾多內容、形式不同的玩具圖書中做適當的篩選,而在不知如何操作下,也難以達到玩中學的目的,因此適度的標示說明對大多數的家長而言仍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它具有引導及提醒的作用。但父母更該關心的是「適用年齡」的區隔根據何者而定,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學習成效」的標示。

買得適合,用得快樂
  從事幼兒圖書編輯的李紫蓉表示,適用年齡乃就產品的形式、內容對照幼兒行為特質、發展而加以區隔,經抽樣試用後確定;她提醒父母注意的是,標示上的年齡是「實歲」,和本省傳統年齡算法有出入,因此可能造成使用上的誤差。她也指出很多家長選擇玩具圖書時,通常和買衣服一樣,總認為買大一點比較划得來,或者希望孩子提早學習;卻忽略超齡的玩具圖書容易造成孩子的挫折感,但是太過簡單也吸引不了孩子的興趣,因此買玩具圖書好比買鞋,要大小適宜才能走得好、走得輕鬆。

當心「大小通吃」的玩具圖書
  另外,目前市面上不難發現有些玩具圖書適用年齡範圍很大而造成質疑,根據出版業者解釋,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學習效果,此種出版品強調分段學習,前半段鼓勵親子共玩,除可延長玩具圖書所用「壽命」外,還可和親職教育相呼應立意甚佳。而事實上如何呢?

  信誼基金會幼兒館館長吳幸玲表示:兩階段書籍確有其實用性,作扮演遊戲用的社會性玩具年齡標示範圍也可較有彈性,但需慎防某些業者「掛羊頭賣狗肉」。就廠商立場而言,適用年齡範圍廣,則市場消費群大,相對利潤提高。有鑑於此,吳館長建議父母在選購玩具圖書時,留意廠商或品牌的信譽形象。

如何選擇適合的玩具
  吳館長強調包裝上的適用年齡並不是絕對的,因為每個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快慢不一,廠商及編輯對兒童發展的了解及專業性是否足夠也很難說,因此年齡標示僅供概略參考。再者,與其要求出版業者對適用年齡有明確區隔,不如充實本身對幼兒發展的知識,並配合孩子的個別差異(技能、能力、興趣)選購適齡、適性的玩具圖書。吳館長並建議父母可利用坊間幼教機構所設諮詢及所辦的演講得到資訊,或選擇適當的成長團體分享其他同齡孩子父母的經驗。閱覽相關的報章、雜誌、書籍,例如信誼基金會出版的「玩具與幼兒」、「和孩子一起玩」小冊子等,也會有所幫助。
  
  信誼基金會親子館李小鈴也強調,任何「適齡玩具圖書」的介紹都不是「標準」,僅僅是一般性的「指引」,不同的成長環境、生活經驗、特質都會影響孩子對玩具圖書的接受程度。因此父母可從孩子平常表現中觀察他「會」的行為,根據發展所需,尊重他的興趣做選擇,不需強迫他在這個年齡應該玩什麼玩具或看什麼書。此外,她指出性別的標示是成人世界的刻板印象,不宜套在幼兒身上,以免阻礙孩子接觸各種訊息及學習的機會。
  
  在倡導「提早學習」人士的鼓吹下,父母選擇玩具、圖書時總希望擇取具有多功能性質者,廠商為迎合父母此種心態,常誇張標示上的學習成效,而父母往往照單全收。李小鈴認為,對尚處初步發展階段的幼兒而言,在有限時間內過多的學習等於沒有學習,她建議父母在標示上所列舉的功能中,選擇「著重點」,也就是目前您最想讓他學習而他又最感興趣的。學習需累積經驗,因此別急著要求孩子馬上有所回應,或呈現「成績」。

父母應抱持長遠的眼光
  吳館長提醒父母對於孩子的學習能力發展,抱持長遠的眼光,別太在乎孩子是否有立即的進步,或許孩子的學習並沒有您預期的效果,或許他的某些發展不如您同事的孩子,但別焦慮,孩子的發展不是齊頭的,也許他尚未發展到此階段,也許他吸收了,只是暫時還未表現出來,不妨以平常心、輕鬆態度,讓他自然學習他所看到、聽到、接觸到的事物。這會使您在教養過程中享受更多的樂趣及驚奇,而孩子也不需承擔不必要的壓力。

「水到渠成」為上上策
  一位曾對孩子學習心焦如焚的媽媽表示,從前她每買一件玩具,就時時盯著孩子是不是學會了標示的操作功能,任何類別的玩具她都歸類為認知,最後孩子竟然排斥她所買的玩具。在經過兩年多的摸索後,她感受到父母常以大人的角度看孩子的學習能力,其實早學習、晚學習孩子都會成長,重要的是父母是否提供機會、經驗、環境引導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就生物的本能,她相信「水到渠成」,希望她的經驗能給陷於困惑的父母們一些啟示。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