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有什麼不同?——談幼兒比較能力

靈活的比較能力有助於孩子日後邏輯概念的發展喔!提供您一些能提昇孩子比較能力的小遊戲和方法。

爸爸帶著三歲的恆恆到鄰居家時,正好看到四歲的小姊姊抱著娃娃假裝在餵它喝奶,爸爸指著小姊姊問恆恆:「恆恆,是你的年紀大,還是姊姊的年紀大?」恆恆看了小姊姊一眼,說:「我大,她也大。」

逐漸找出事物的相應部分
幼兒比較能力的發展常依熟悉的概念來進行,如:顏色,較不擅長於尋找物體的相應部分。因此,請幼兒比較圖畫裡兩個孩子的相同和不同之處時,他們常會說:「小圍裙是紅色的,水壺也是紅色的。」像這種以顏色區分的回答方式,忽略了比較的對象應是人而不是顏色,這正顯示孩子的比較能力尚未形成。

幼兒到了四~五歲時,逐漸能找出兩、三個物體相應的部分進行比較。此時,請幼兒比較圖片上的兩個孩子時,他們會指出:「這個(孩子)戴了帽子,那個(孩子)沒有戴帽子。」之後,他們就會去看物體不相應的部分,說出每個部分的名稱或屬性,如:「這個(孩子)的帽子是棒球帽。」「那個(孩子)背了一個藍色的水壺。」

先學會找不同,再找相同
幼兒在進行比較時,最先找出的是物體之間的不同處。如:「一個手裡拿皮球,一個手裡拿水壺。」

經過大人的引導和啟發後,孩子逐漸能找出物體的相同處。此時,他們仍會從熟悉的顏色概念開始,如:「這個有紅色的帽子,這個有紅色的襯衫。」接著,才會從物體的屬性或部分進行比較。如:「這個孩子有手,那個孩子也有手。」

最後,孩子才會找出物體的相似處,因為既要找出物體的相似處,又要找出其不同處,需要更複雜的分析與綜合能力。

提昇孩子比較能力的方法
家長可透過問題、遊戲讓孩子思考,從中比較異同處,提昇孩子的比較能力。

1. 充實生活經驗
幼兒的認知概念是從具體的經驗中獲得,觀察敏銳的孩子也較容易分析、比較物體的異同。家長可藉由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培養孩子細心觀察的態度。

2. 提供開放式思考的機會
大人提出的問題,會間接影響孩子的思考。如對「這兩個有沒有不同?」和「這兩個哪裡不同?」這兩個問題,孩子的答案就截然不同。前者是閉鎖性的答案,如:「有」或「沒有」,後者則會讓孩子勇於探索,發現答案。因此,要以開放的語氣讓孩子詳細的描述他所觀察到的事物。

3. 從遊戲中學習
猜一猜:可利用孩子不在的時候變換家中的佈置,請孩子猜一猜哪裡不同。也可以請孩子閉上眼睛,然後將自己的容貌改變(如戴上帽子或畫上口紅)讓孩子說出改變的地方。

大家來找碴:讓孩子比賽找出畫或圖卡中不同的地方,能在越短的時間說出越多者即獲勝。

4. 適時提供第三種分析整合工具
當幼兒找不出兩根湯匙的相同處時,可適時的加上一把尺,讓幼兒比較三個物體中「那兩樣東西最相像?」這時,幼兒雖然分析三個物體的不同處,但可藉著尺與兩根湯匙的明顯不同,看到兩根湯匙之間的相似,而逐漸學會比較兩根湯匙的異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