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具備「質量保留」概念的3、4歲孩子

三、四歲的孩子處於運思前期,還不會判斷質量的變化。遇到你覺得不可禮遇的事情時先不要生氣,他可能不是故意無理取鬧的喔﹗

有一則寓言故事叫「朝三暮四」,內容是這樣的︰一個喜歡養猴子的人,因家境漸漸窮困,必須減少猴子的食糧,於是和猴子們商量︰「以後要少給你們糧食了。我每天早上給你們三顆栗子,晚上再給四顆,夠吃嗎?」猴子一聽要減少食糧,非常生氣。主人見狀,立刻改口︰「那我每天早上給你們四顆栗子,晚上再給三顆好了,這樣夠吃了嗎?」猴子們一聽早上已從三顆增加為四顆,於是滿意的接受了。

這個寓言雖然是用來形容反覆無常的人,但是猴子們的理解反應,卻也常出現在三、四歲孩子的行為上,與心理學大師皮亞傑提出的「運思前期」的思想特徵十分相符。

運思前期的特徵
皮亞傑所說的運思前期,事實上涵蓋了二到七歲的年齡層,主要特徵包括︰具體、不能應變、自我中心、集中注意於某一細節、不能注意到狀態的變化,而且喜歡作移轉的推理。

最常見的實驗例子如︰拿兩個一樣大小的黏土球,給四歲的孩子看,問他兩個球是否一樣大,他回答︰「一樣大。」

然後,當著孩子的面,把其中一個球壓成橢圓形,再問他時,他一會兒認為是圓形球大,一會兒認為橢圓形球大。

孩子的反應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為四歲孩子的思考能力還不會判斷質量上的變化;即使事理的改變明白地呈現在眼前,他還是無法立刻做出正確的思考。

不會判斷質量上的變化
受這種因素影響的生活實例,很可能每天都發生在你我周遭。若能瞭解其因,則不致誤以為孩子無理取鬧,或氣惱孩子怎麼老是弄不清楚那麼簡單的事。

比如說︰有一天,朋友送了兩套樣式一樣、大小相同的運動服給劉太太。晚飯過後,四歲的小小和六歲的巧巧興高采烈地去洗澡,準備穿「雙胞胎裝」。姊姊先洗完,穿上一套,接著,弟弟也洗好了。當弟弟穿好衣服,突然扯著姊姊的褲子抗議︰「姊姊穿了我的衣服。她穿那麼小的,我穿那麼大的,都好像長裙子。」任憑姊姊如何告訴他兩件一樣大,是他長得小,所以衣服才顯得很大,弟弟卻完全聽不進這些道理。直到換下衣服來比一比,他才半信半疑地「同意」姊姊的說法。

孩子通常到了「具體運思期」——即運思前期的下一階段,才有能力進行較合理的思考,有長度、數量、質量等的保留概念。還在運思前期的幼兒階段,正如上述例子中的弟弟一般,無法洞悉問題的真象,唯有不斷藉著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素材,讓孩子能實際操作與經驗,才有機會逐漸建立清楚的概念,培養積極參與的態度,並獲取真正的知識。

最新觀點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