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週歲的浩浩,最近特別愛吃餅乾,往往拿了一塊,還要跟大人要第二塊。爸爸喜歡逗他,總說︰「爸爸也要吃。」浩浩每次都將比較小的那塊分給爸爸,爸爸就會糗浩浩︰「好貪心喔!」
其實,要「貪心」得先學會分辨哪塊餅乾比較大呢﹗由此,可看出小小年紀的浩浩已從日常生活經驗中覺察「大、小」的數概念了。
稍具辨大小之能力
對大部分的人而言,數學是求學時代最難的科目,一想起數學,不是複雜的四則運算、難分難解的代數,就是令人頭疼的幾何圖形。您大概沒想到,嬰兒也能從日常的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基本概念。
美國匹茲堡大學心理系教授馬克‧史特勞斯,曾做了項非常有趣的實驗。他先讓週歲嬰兒看兩個圓的圖形,並叫他們摸摸看;寶寶如果摸較大的那個圖形,就會亮燈,並且有隻會叫的玩具狗從隱藏的盒子跑出來。結果,參與實驗的所有嬰兒,很快的學會去摸較大的那個圓形。研究者再將開關對換,並重複地實驗,嬰兒仍很快的學會去觸摸較小的圖形以使燈亮。這證明十二個月大的嬰兒已有分辨物體大小的能力。
大部分六個月到一歲的嬰兒,都很喜歡玩套合玩具——將小容器裝在較大的容器中。當寶寶樂此不疲的疊套這些容器時,他即察覺了「有些東西比較大,有些東西比較小」。父母陪寶寶玩時,可以和他討論「哪個比較大,哪個比較小」。
也能分辨形狀
除了對「量」有概念,嬰兒也能辨識基本的幾何圖形。許多研究顯示,嬰兒在一歲以前,已具備了區別不同圖形的能力。例如︰玩形狀分類積木時,嬰兒會將三角形的積木放入三角形的洞裡;正方形的積木放入正方形的洞裡。
父母可以為寶寶準備各種不同形狀的玩具和積木,讓寶寶從遊戲中具體的感受各種形狀的特性,例如︰圓的東西沒有角,可以滾動;三角形的東西有尖尖的角;方的東西放在地上很平穩,不會動等等。
可見嬰兒在日常生活中,便已經驗到許多數學的基本概念了。
玩出學數學的能力
不過,您也不用太急著想教孩子什麼,只要多提供他可操作的玩具和遊戲,讓他有機會自己去摸、聞、聽、看、咬、撕、做……,直接感覺並認識這個世界,並培養孩子生活的樂趣和學習的信心,這將是他日後成功學習數學的最佳利器。
 |
※文╱賴國宜,《0-1歲發展與教養對策》(信誼)。
《0-1歲發展與教養對策》的作者群皆是幼教相關領域專業人士,從生活實例中著手,為父母們介紹每一個年齡常令父母困惑或頭疼的現象,然後從孩子的發展角度出發,為父母說明此現象在孩子發展階段上所呈現的意義,並針對此時期孩子的特性,提出因應的教養對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