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記憶」與「忘記」

  趁著十月假期,媽媽盤算著帶孩子們到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走一趟。二年級的小如興奮極了,滔滔不絕地,和媽媽講起以前看過的太空劇場、恐龍模型。還不滿四歲的小貞在一旁聽得目瞪口呆,卻也不甘示弱地說︰「好好玩哦﹗可我都忘記恐龍長什麼樣子。」小如轉身對著妹妹說︰「亂講﹗你那麼小,根本沒有去過。」小貞又急又氣︰「人家有去過嘛﹗人家本來就是忘記了嘛﹗...」媽媽心中頗為納悶︰小貞的確不曾去過科博館,她為什麼會說「忘記」呢?

忘記VS·記憶
  要探討「忘記」,首先得相對的看看「記憶」是怎麼一回事。

記憶是什麼呢?
  記憶是人的腦部對過去經驗的反映,嚴格說起來,它包含了︰
  1.識記--識別和記往事物,進而累積知識經驗的過程。
  2.保持--鞏固已有的知識經驗的過程。
  3.回憶--又稱再認或再現,是在不同情況下恢復經驗的過程。再認是指,   同樣經驗再出現時能夠認出;而再現,是指對過去經驗重新回想起來。

  由上面的歷程,我們可以明白,一個人在所謂的回憶之前,必須通過「識記」的過程,累積知識經驗。既然如此,孩子口中的「忘記」又代表什麼呢?

真忘記?假忘記?
  很多人常以為,孩子會流暢運用一個字或辭時,就表示他們懂得那個字或辭的真實意義。殊不知,有時候,孩子們對辭彙的運用,遠超過他們理解的程度,所以,當孩子開始使用「忘記」這個字眼時,他很可能正傳達著別的意思。

  美國史丹福大學Thomas D·Lyon博士及John H·Flavell博士的研究指出︰四歲之前的孩子,還不能完全瞭解「忘記」的意義,他們會把不知道的事物當成忘記,也可能把猜錯某個事情當成忘記。

  不過,四歲之後,大部分的孩子都可以越過語言表達和理解上的差距,對「忘記」一辭產生真正的認識,也能更適切的運用。
幾歲開始有記憶?

  至於記憶保持,則是隨著幼兒年齡而長。就「再認」方面,兩歲時能認得幾個星期以前感知的事物,三歲可以延伸到幾個月以前,四歲的再認保持時間已長達一年。就「再現」方面,兩歲可以再現幾天前的事,三歲可以再現幾個星期前的事,四歲可以再現幾個月前的事。

  整體而言,童年階段有條理的記憶,正是從四、五歲開始的。由於幼兒記憶的能力正在開展,對現實與想像又還不能明確畫分,有時也會用自己虛構的內容來補足記憶中殘缺的部分,把想像的事物當作親身經歷過的事情來回憶,父母和孩子在談話之間,需要耐心地聽,並試著解讀孩子真正的想法與心情才是。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