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你最愛的人?~孩子愛的表達
更新 : 2018-09-20
一、二歲的孩子已會主動地以親吻、微笑撫摸等方式對父母表達親密。孩子的這種情愛發展源自於何處?在成長過程中又具備了什麼意義呢?讓我們來了解孩子情意方面的發展。
下了公車,媽媽拋開辦公室裡的思緒,踏著輕快腳步走向保母家,彷彿一分鐘都捨不得耽擱。保母才開門,身後立刻竄出一個小人兒,摟著媽媽親了又親、吻了又吻。媽媽帶著滿臉笑意,一邊兒和保母道謝,一邊兒還順手抹抹雙頰上摻著小人兒愛意的口水,愉快地擁著孩子步上歸途。
我好愛媽媽喔﹗
對初為父母的人來說,度過了手忙腳亂的育嬰期,一旦孩子進入一、兩歲階段,快速的成長總是令人驚訝。望著孩子由喃喃發聲到說出簡單語詞,從蹣跚學步到四平八穩,心中的安慰莫不油然而生,而讓父母感到最窩心的,就屬孩子在情愛上的親密表露了。
早在嬰兒階段,孩子已經隱約展現出愛的反應。當你對六個月大的孩子輕輕拍撫、搔癢或摟抱時,孩子很可能會投以各種回報--對你微笑、伸手摸摸你的臉。而一歲之後,孩子已經能夠主動地表達愛意,他們會用親吻、微笑、撫摸等方式對待所愛的人或是東西(例如︰玩具熊)。
孩子的這種情愛發展究竟源自於何處?在成長過程中又具備了什麼意義呢?
一、信任感的具體表現
在日常生活的照料中,孩子感受到︰「當我餓了,媽媽會給我吃東西;當我哭了,媽媽也會抱我...。」孩子的每一個動作,都引發出愉快的情緒,也增強了親子間的聯結,於是,孩子開始用「身體接觸」的方式,傳達自己的信任與愛。
二、模仿父母的情緒表達
當孩子逐漸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時,也就更能意識到自己的喜怒等情緒。而這些情緒的表露,從許多研究中都證明,受到父母的情緒表達方式深深的影響,孩子不只留意父母如何對待自己,還會觀察父母彼此的表達方式和父母對其他兄弟姊妹的態度。
三、愛不全然是溫柔細語
孩子竭盡溫暖的身軀前來相擁,固然令人欣喜,可惜,孩子並不全然用正面的情緒表達對父母的情感。比如說,在一歲半左右面臨分離焦慮高峰期的孩子,可能會用尖叫與哭喊來回應母親的離開視線,其實這無非是再一次對母親肯定︰「你是我今生重要的人。」父母若能體會這一點,或許能稍稍紓解孩子糾纏時的煩躁與挫折。
四、拿得起、放得下的愛
孩子示愛的方式是有分別的,對不同的對象會有不同模式,父母、保母或兄弟姊妹之間各有差別。如果哥哥總是很用力地緊抱弟弟,弟弟也會試著用同樣方式對哥哥。一歲多的孩子在急於與父母分享愛的時刻,見到父母互相擁抱、親吻或抱其他手足時會因嫉妒而生氣,如果父母留意先抱他,再與其他人示愛,將能幫助他更安心地感受到「他是被愛的」,並懂得與其他家人共享親密。
讓孩子真實感受到愛
情愛雖然是人類的渴望,但並非每個人都是熱情洋溢,或善於表露,這多少涉及個人的性格特質。父母在導引孩子的情緒發展時,別忘了看看孩子能接受的肢體語言是什麼,不愛親吻的孩子,或許拍拍肩膀已經足夠。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回應孩子的需求,也讓孩子看到、聽到我們如何愛他和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