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哈!醜八怪!~談學前孩子的「壞嘴巴」

  似乎孩子愈大,製造出來的麻煩愈多,「壞嘴巴」就是其中之一。父母在生氣糾正之餘,也請看出當中的成長契機。

早上媽媽陪偉偉等娃娃車,當偉偉一邊跨上車,一邊對坐在門邊、穿得圓滾滾的小強叫道︰「啊哈﹗醜八怪﹗」媽媽慍怒的制止他,但心想,這孩子真是的,最近嘴巴特別壞,動不動就損人、笑話人,甚至罵人,三歲的妹妹被他惹哭好幾次。跌倒了,他說她活該;牛奶溢出來,他馬上笑她笨;妹妹不喜歡媽媽要她穿的衣服,他也在旁邊煽火︰「醜死了﹗」怎麼會這樣呢?

  事實上,偉偉的「壞嘴巴」雖然不必太擔心,可也不宜太放任。

發展上有跡可尋
  對五、六歲或稍長的孩子來說,這樣的表現毋寧是正常的,因為他們開始瞭解有些行為規範是必須遵守的,但是卻還不能明白行為的界線在哪裡,因此,他們會嘗試以各種方法去試--包括言語上的「試誤」。

  再者,根據心理學家的說法,這年紀的孩子已自有主張,但生活中卻不能盡如他意。像媽媽要偉偉穿綠色的厚外套,他覺得其醜無比,可是媽媽的話他不敢不聽,憋了一肚子氣,看到小強也穿得「不好看」,他馬上衝口而出︰「醜八怪﹗」把對媽媽不滿的情緒,安全的在其他小朋友身上宣洩出來了。

  因此,孩子這時候常愛口出惡言,是有他的道理的,父母倒不必太緊張,甚至以為是自己沒教好他。

放任亦是不宜
  不過,既然孩子是在「試誤」,父母跟老師自是該當場糾正孩子,幫助孩子瞭解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學到良好的社會技巧;只是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當著外人的面糾正他,否則孩子也會覺得難堪的,可以把他帶到一邊,輕聲的對他說︰「不可以這樣跟小朋友說話。」「不可以這樣笑妹妹。」甚至可以引導他想一想,當別人也對他說這樣的話時,他的感覺是如何,然後要求他跟小朋友道歉。

  或者,父母還可以事後問問他,是不是因為生誰的氣才會說那樣的話,當然包括生父母的氣在內,都鼓勵他說出來,「你是不是不喜歡媽媽要你穿的這件外套?」透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孩子釐清他的情緒,再找出一個適當的宣洩方式。

生活中蘊含無限成長契機
  學前孩子在各方面的成長速度都非常驚人,即使是生活中的小麻煩,都有無限的成長契機,父母可得非常謹慎、用心的把握住每一個契機,運用慧心與耐心,陪著孩子一路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新觀點

會員限定服務

親子共讀推薦

最新活動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