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我的朋友!~孩子如何交朋友

兩歲娃兒,模仿能力大增,而對象除了父母,還應有其他小朋友,從同儕身上他們會學到更多與自己有關的事。成人可在旁協助小朋友交友的技巧與同儕間友誼的建立。

孩子在生命的第二春,模仿能力大為增強,除了父母,也向其他的小孩學習。這個時候,應讓他們從爸爸、媽媽、寶貝的三人小天地中破繭而出,進入到還有其他小孩存在的有趣世界裡。

如果家中有哥哥、姐姐,你會發覺,小的必是做大的「跟屁蟲」。倘若不然,便有需要安排機會,讓孩子與其他年齡相近的朋友相處,因為孩子此時正是認識自己、瞭解自己與他人關係的時候;從小朋友身上,他學到更多有關自己的事。

一起玩,互相學習
觀察這年齡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是很有意思的事。兩個小人兒聚在一起很長的一段時間,只見他們好像各玩各的,毫不相干。但是再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玩的方式極為類似;事實上,彼此似乎從眼角餘光看到對方的舉動,學下了對方的許多玩法。

在這麼一場「平行」的遊戲中,雖然彼此不相對望,各玩各的,但是相同的動作、語言卻互相重複著。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個孩子拿湯匙敲打著玩具,嘴裡唸︰「不要,不要!」第二個孩子便也依樣畫葫蘆。第一個堆了小塔,另一個也如法炮製。第一個大喊一聲「哇!」一把把小塔推倒,另一個也是「哇!」一聲把自己的成品打散。那種手勢、身體的姿態、臉上的表情,幾乎如出一轍。如此的模仿,對學習影響之重要實不可言喻。

努力向對方看齊
加拿大的心理學家伊迪羅斯(Hildy Ross),曾經把一名2歲和一名1歲的孩子放在一起,觀察他們的行為。結果是兩人同時各玩各的,但也不自覺的學著對方的行為和舉動。後來觀察者發現,2歲兒退化成15個月大的模樣,而1歲的小傢伙,則努力把自己拉到15個月大的能力水平,他們都想向對方看齊。這個研究使我們看到,同儕之間的影響多麼重大。

你不是我最好的朋友嗎
在上述這種相互探索、學習的過程中常出狀況,抓人、咬人、扯頭髮、推人等等紛紛出籠,而對象往往就是那一個「最要好的朋友」。父母老師常過度反應而以暴制暴,處罰「侵略者」。其實,這種攻擊性的行為,在一開始都不是有意的。孩子可能不知如何表達想與對方溝通交流的欲望;或是一時精神壓力太大,造成失控。只要有適當的引導,孩子慢慢地便能學會如何與人相處,這其實正是成長中的學習啊﹗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