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小孩的父母,是否常有不知和孩子玩些什麼的困擾呢?其實只要熟記一些簡單的兒歌,就可以和孩子玩得不亦樂乎呢!
一歲半的小玉最喜歡爬到奶奶膝上,玩那首「小老鼠、上燈台」,每天樂此不疲的比劃著雙手「嘰哩咕嚕滾下來」,而偷油吃下不來的小老鼠也從「叫媽媽」「叫爸爸」,擴大範圍到叫爺爺、奶奶、姑姑、叔叔。
午後,媽媽清洗好碗盤,回頭看到小強正好醒來,趴在小床邊露出兩顆下門牙微笑,煞是可愛,忍不住伸出濕涼的手指,點點寶寶的鼻尖,念著:「叮咚!叮咚!請開門!看看裏面有幾個人?」接著開始數寶寶的牙齒:「一個人、兩個人...」寶寶開始興奮起來,揮動小手拍打媽媽的臉頰,邊叫邊笑。
和孩子做些什麼好呢?
像小玉這樣的學步兒和小強這樣襁褓中的嬰兒,家人除了替他們換尿布、餵食、洗澡,看著他們玩玩具、看圖畫書,東摸摸、西瞧瞧外,能和他們一起玩的東西似乎不多;尤其是當大人忙著看報、洗澡、倒垃圾這些例行公事的時候,他們看起來更是「無聊」,不是坐在遊戲床裏哼哼啊啊,就是努力爬到你膝上搶報紙,要不就是趴在浴室門口迫使你洗「戰鬥澡」。有哪些遊戲可以隨時隨地和孩子玩一玩,或是在你忙碌的時候,讓你的另一半學個一招半式,好好增進一下親子關係呢?
不需工具、不需準備,只要你熟記一些簡單的兒歌,就可以滿足孩子小小的心靈,而且信手拈來毫不費力。除此之外,對孩子各方面的學習還有極大的幫助呢。
下面,就舉一些例子供大家參考:
一、隨時隨地、即時可玩
有許多遊戲性質的兒歌,是隨時隨地,即時可玩的,當孩子清早起床,還「呆」坐在床上時,就可以拉起他的小手,來一首「青蛙跳,青蛙跳,青蛙跳跳跳!」的呵癢兒歌,讓孩子「癢」一下,在微笑中回過神來,開始新的一天。
「青蛙跳,青蛙跳,青蛙跳跳跳!」一手抓住幼兒的手,另一手五指併攏微彎,從手背往肩膀方向,一跳一跳前進。
「青蛙咬,青蛙咬,青蛙咬咬咬!」改為從手背往上捏。
當孩子有小病痛,在診所枯坐候診漸感不耐時,你可以摟緊開始蠢蠢欲動的孩子,玩一首「坐車車,去爬山」的騎乘兒歌,讓孩子在你的雙膝上振奮一下,再繼續等候。
安全帶,扣起來,
讓幼兒面朝外坐在腿上,兩手環繞在幼兒胸前。
坐車車,去爬山,
大人抖動大腿。
向左彎,向右彎
大人和幼兒一起向左、向右彎。
緊急煞車--向前彎。
大人身體突然向前彎,再抱住幼兒。
二、促進幼兒語文及溝通能力的發展
「捏包子,戴帽子,撒隆巴斯,你是我的好孩子!」是一首節奏輕快,韻腳清楚的手部兒歌。從感受節奏到跟著字尾咿咿呀呀學著念,孩子甚至還不會說話,就可以感受到語文的節奏與趣味性。而遊戲中的各種動作,如跟著「捏包子」捏媽媽的鼻子,重點都不在模仿,而在「由父母引發幼兒的回應」,爸媽甚至可以根據孩子的反應,和親子之間的默契,設計一套屬於自己的動作,無形中增加了親子之間的默契,和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
「捏包子,戴帽子,撒隆巴斯」,抓住幼兒的兩手壓壓大人的鼻子,然後摸摸大人的頭。再拍拍大人兩頰。「你是我的好孩子!」協助幼兒兩手互拍。再把臉埋在幼兒胸前轉一轉呵癢。也可將幼兒手部動作改為腳部動作。
三、促進幼兒動作能力的發展
有些兒歌遊戲是順應幼兒的習性而產生的,如「溜滑梯」這首全身律動兒歌。孩子在開始學步之前,總有一段時間喜歡在爸媽的肚皮上「爬樓梯」練腳力,不妨順勢讓他爬上去,再併攏雙腿拉著小手讓他溜下來。待孩子學會走路後,他會自己爬到你的膝上,不需扶持正坐著溜下來,在擁擠的都市裏,這或許能稍稍彌補一些遊戲空間不足的缺憾,讓孩子運動一下。
爬樓梯,爬樓梯,
兩手扶住幼兒腋下,讓幼兒從膝蓋一步一步往上走。
爬到屋頂上溜滑梯。
讓幼兒趴著從身上沿肚皮往下溜。
四、促進親子互動的良方
各種形式的遊戲兒歌,在輕鬆的氣氛中增加了許多親子互動的機會,孩子甚至會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你念同一首兒歌,玩同一個遊戲。在忙碌過後,遊戲兒歌可讓孩子享有你完全的關切與注意力;在有新生嬰兒的家庭,尤其可以紓解兩、三歲小哥哥、小姊姊「被疏忽」的失落感。對積極想當「新好男人」的現代爸爸,這更是一科實用又輕鬆易學的營養學分。
跟著兒歌動一動
兒歌在幼兒的生活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善用各種形式的兒歌,如以上的親子遊戲兒歌,或幼兒園幼兒最喜愛的唱遊兒歌、配合手指動作的手指謠,都能紓解育兒壓力,讓您和孩子的生活更有趣。
跟著兒歌動一動,您會發現,遊戲也好、學習也好,在嬰兒的生活中原來是如此自然而密不可分,而且無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