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玩樂趣多~讓孩子玩出智慧、玩出歡樂

  「遊戲」是孩子學習的主要途徑,而「玩具」是孩子遊戲時不可少的用具,然而,更重要的一個因素是父母的陪伴與引導。玩具就是可以節省自己育兒的時間嗎?孩子自己玩就可以了嗎?親子共玩的技巧是什麼呢?家長要介入多少才好呢?

我們常看到這樣的情景:熱鬧的玩具店前,爸媽和孩子拉拉扯扯,一個要離開,一個要進去,最後多半是爸媽不得已掏出腰包,要不然就是孩子在店門口嚎啕大哭。
  
玩具店就是這樣的吸引孩子,雖然透過各種傳播媒體,許多父母都了解玩具對幼兒的重要性,但面對家裏一堆零亂、破損的玩具和孩子喜新厭舊的心理,父母有著同樣的困惑:孩子喜歡的玩具就買給他嗎?這個玩具對孩子有益處嗎?適不適合他的年齡?如何依幼兒發展來選購適合他的玩具?買了玩具之後如何與幼兒共玩?許多家長在為這一連串的問題煩惱之餘,都希望對買玩具這門學問多做一番認識。父母先了解親子共玩的重要性,再從玩具的教育觀點來了解,買玩具時,需基於怎樣的情形來選購適合的玩具。

玩具是孩子踏入人生舞台前的排練工具
所謂的「玩具」就是孩子遊戲時的用具,除了市售的各式玩具外,還包括各種就地取材的自製玩具、加進個人創意加工製作成的玩具、和傳統的各式童玩。學齡前的兒童是在不停的試探中用他們感到有趣的方法來探索這個世界,他們依循著自己逐漸成熟的認知和感覺系統從遊戲中學習真實人生的一切。好的玩具可以讓孩子在操作中發展動作能力並培養技能,或讓孩子在扮演中紓解情緒、學習語言並熟習人際關係。玩具可說是孩子們踏入人生舞台前的排練工具,因此我們有義務為孩子準備適當的玩具,並適時的引導孩子,讓玩具發揮最佳的功能。

只有玩具的童年是寂寞的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觀察幼兒的遊戲,發現幼兒的「玩」大致有幾個發展的階段:(一)盲動而獨自玩。(二)自我中心的玩。(三)初期的合作。(四)訂立規則。從這些發展階段中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從自我中心到互相合作的社會發展過程。只有玩具的童年是寂寞的,唯有家長的引導和同伴的笑語才能使玩具發揮它應有的生命力,幫助孩子走入人群。
  
一、第一階段
這階段的幼兒相當自得其樂,對這些幼兒來說,任何身邊的東西對他均充滿了吸引力,從出生到一歲左右,大致依聽、看、觸摸等感官知覺來認識他所生活的環境。一歲以後,幼兒開始利用肢體活動擴大探索的範圍,為此階段嬰幼兒準備的玩具,以鮮豔、有聲、可咬等特質較適合,可以隨意拿捏、敲打、或能丟擲的玩具均受孩子的喜愛。例如:懸掛的音樂鈴、填充玩偶、手搖鈴、能壓、轉、移動之綜合性玩具、可動的汽車火車、咕咕雞等。這個階段的孩子尚無自動能力,需要大人在旁照顧。會說話、會動、有回應的大人不僅是孩子的守護者,更是孩子的最佳玩具呢!
  
二、第二階段
自一歲半開始幼兒較容易注意到他人,也較會被在旁邊玩的小朋友吸引,這個階段的幼兒除了動態增加外,「眾樂性」也略為增加。到兩、三歲左右,幼兒在遊戲中常獨自說話,喜歡組合性的玩具、拼圖遊戲,也喜歡吹氣遊戲。適合他們的玩具如:各種拼圖玩具,蹺蹺板等攀爬玩具,繪畫、扮家家酒的道具,以及沙盤、沙堆等。在這個階段「模仿」是幼兒學習的主要來源,因此親子間的互動相當重要,常有玩伴或有大人逗著玩的孩子會較活潑,反應也較快。
  
三、第三階段
三、四歲的幼兒雖然和同年齡或年齡相近的孩子一起玩,但仍然相當自我中心,玩伴間的關係僅止於觀察、模仿。這個階段的幼兒善於發揮想像力。因此,這個時期的幼兒如能由父母陪同一起玩,對孩子的語言、情感表達及想像力都相當有幫助。適合這個階段幼兒的玩具如:扮家家酒、捏黏土、玩偶劇場、與生活有關的模型圖、電視上有的卡通英雄及其道具等。這個時期的幼兒最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傾聽與回應。
  
四、第四階段
幼兒到五、六歲才真正脫離自我中心期,這些階段的幼兒相當渴望和別人一起玩,這是社會性萌芽的開始,也是引導幼兒脫離「自我中心」的關鍵期。由於孩子和玩伴一起遊戲時,面對的可能是一個有競爭、有敵意的情境,他必須學習和別人溝通,而在溝通的過程中學習分享、輪流、等待、遵守規則等社會行為。在這個階段中大人的引導是相當重要的,同時,這個階段的小孩也特別喜歡發問,喜歡具冒險性、刺激性的遊戲,他們的世界也由想像世界進入知識探索的世界,因此,適合這個時期兒童的玩具,除了一些含規則的遊戲以及益智性、科學性、複雜性較高的玩具之外,也是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做玩具的好時機。在這個「好想、好問、好動手」的時期,父母得多花點心引導孩子思考、解決問題;因為這正是奠定兒童思考模式發展的關鍵時期。
  
根據有關研究發現,孩子雖然可以自己玩,但只有少部份的幼兒可以從自己玩中發展出有創造性的玩法。因此,若要經由玩具促進幼兒的發展以及學習能力的增長,就必須靠家長適度的引導。同時,一個孩子無論擁有多少新奇昂貴的玩具,如果當中缺乏親情的呵護,終究沒有意義。

親子共玩的技巧
陪孩子玩玩具時,父母應抱持以下態度:
●在介紹一種玩具之前,先讓孩子自由的探索幾分鐘。
●當孩子有不當玩法出現時,不妨建議孩子:「我們來試試另一種玩法」。
●不要怕弄髒弄亂而限制小孩子活動。
●父母應讓在交談互動中協助孩子去逐步發現問題的答案,而非立即給予答案。
●父母應使用孩子可以了解的語言和清楚的聲調和孩子說話。
●父母應讓孩子自由發揮表達,對孩子的想法加以接納並給予回應。
●允許孩子改變遊戲的規則做新的嘗試。
  
透過玩具親子之間可以達成密切的溝通。因此,父母應避免用「教」的態度和幼兒一起玩玩具。當幼兒的玩法「一直不符合玩具的功能設計」時,父母可以和幼兒一邊做一邊說:「你看!這個玩具還可以這麼玩」,切忌使用「你不要這樣玩」,「你不能那麼做」的指責。當孩子堅持自己的玩法時,也不要勉強孩子改變,因為每個孩子都因個性和發展上的不同而有個別差異,做父母的不妨抱著一份童心輕鬆的和孩子共玩。
  
玩具對於孩子各方面發展的助益,已經日漸受到家長的肯定。但我們有時卻忽略了自己在孩子玩玩具時所應扮演的角色,希望本文能提供您一些參考。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