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吃藥,不苦的!~孩子對「善意謊言」的認知

  你是不是常不經意的或是為了一時方便而對孩子撒一些小謊呢?不過你知道嗎,四歲以上的孩子,對父母的這種「善意謊言」,可是心知肚明的喔﹗

  佳佳從小就容易感冒,出入小兒科的經驗可真豐富,面對打針、吃藥已能面不改色,弟弟小全就不同囉 ﹗壯得像個小牛似的,一年難得看一次醫生。

  這回的流行性感冒來勢洶洶,姊弟倆都一起趕上流行了。媽媽帶兩人看完醫生,準備快點回家餵藥,一路上還頻頻做心理建設︰「小全,醫生伯伯說你乖,給你甜的藥,回家要快點喝下去喲﹗」佳佳望著媽媽,扮了一個鬼臉,心想︰「騙人沒吃過,明明是苦的,還說是甜的。」媽媽所用的技倆,您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呢?

孩子對「善意謊言」的認知
  大多數的父母在生活中常常不經意的撒一些小謊,有時是為了一時的方便,使自己和孩子免除一場哭鬧紛爭,有時則是為了避免尷尬。

  經常落入這種「哄騙」模式的話,會帶給孩子什麼樣的危機呢?例如︰孩子吵著買玩具,大人會以「錢用光了」為理由來杜絕孩子的亂買和吵鬧;可是過了一會兒,孩子卻眼睜睜地看著大人掏錢買自己的東西。孩子不明白,怎麼又有錢了?大人為什麼就可以買?

  對四歲之前的孩子,這麼做可能會造成他對事情真相的混淆,讓他難以充分理解和關心事情的真實性。同時,孩子會變得對自己較容易質疑,無法信任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物。

  至於四歲以上的孩子,由於漸漸能區辨這種謊言,反倒會基於對父母的認同,相信如此撒謊是被允許的,而在道德標準上形成了些許似是而非的認知。
避免善意的謊言造成困擾

  為了不讓父母善意的謊言造成孩子的困擾,父母可以採取下面的做法︰
  1. 給孩子另一種機會︰例如︰孩子在吃飯時間找餅乾,與其告訴他︰「吃完了。」不如答應他飯後就可以吃甜點。
  2. 延緩一下回答的時間︰如果問題並不是很急迫,而自己一時也沒什麼好理由,不妨告訴孩子︰「我先想想看,等一下再決定。」
  3. 真誠的面對孩子的問題︰例如︰孩子展示自己做的勞作時,你可以誇他︰「一定花了很多力氣。」卻不必一味地稱讚︰「做很好。」否則,他可能會說︰「可是我的朋友都說我做得很爛。」
  4. 說真話,但不必談論太多細節︰偶爾被孩子問起一些尷尬的事,例如︰「你和媽媽有沒有男生愛女生?」你可以簡單的說兩句真話,不必用謊言,也不必描述太多男女之間的細節,只需順著孩子的年齡,讓他知道父母相愛就可以了。
  5. 學習面對不愉快的事︰成長過程中,總要經歷一些不愉快的事,毋需逃避,反而要幫助孩子以積極態度面對。例如︰當孩子拔牙怕痛時,握著他的手,讓他知道,痛的時候可以抓緊媽媽的手,而不是一直告訴他「不痛﹗不痛﹗」


  至於這些陪伴孩子成長的故事,拿聖誕老公公說,他活在每個孩子的心中,直到孩子長大,有能力並且想要瞭解「另一種事實」的時候,聖誕老公公就自然的離開了,父母並不需要刻意去刺破孩子對神話的幻想,也不用擔心,這樣的神話會混淆孩子的認知。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