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都有一樣寶貝,當倦了、媽媽不在了、生氣了、害怕了...,有熟悉的寶貝陪著,就有了舒適與安全...。
冬冬有一件視為第二生命的寶貝,取名叫「臭毛毛」。它原本是媽媽家常穿的一件衣服,質料軟軟、涼涼的。從八、九個月大開始,冬冬就常把它抱在懷裏。一歲以後,更是將它據為己有;媽媽若穿上身,冬冬就硬扯著要媽媽脫下來,摟著它親暱的叫著「媽媽」、「媽媽」。
冬冬的專利品
這件衣服成了冬冬的專利品。睡覺的時候,他非抱著它不可,不但用手揉來揉去,還湊在鼻子上聞;生氣或不如意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也是它。
抱久了,衣服上透出一股特別的味道,臭臭的,又加上一點乳香。每回要替他洗乾淨,冬冬都會強烈抗議;往往衣服吊在衣架上還沒乾,就已經被他硬扯入懷裏,還一迭聲的抱怨:「你看!都不香了!」家人於是戲稱它是「臭媽媽」。為了跟「真媽媽」有所區別,冬冬替它改名叫「臭毛毛」。
和「臭毛毛」相依為命
上小學以前,冬冬一直跟著工作尚未安定的爸爸媽媽在異國飄泊。不論到哪裏,臭毛毛是絕對不能少的一件隨身行李。有了臭毛毛作伴,小小的冬冬可以乖乖忍受長達十幾小時的飛行;在陌生國度的陌生旅館裏,冬冬一樣可以有香甜的覺;上美國幼稚園的時候,也多虧老師的體貼,臭毛毛和冬冬相依為命的,度過了聽不懂又不會開口講的頭六個月。
某次到沙烏地的首都利雅德觀光,晚上在街上閒逛,趴在爸爸肩頭、倦意十足的冬冬突然大叫一聲:「臭毛毛掉了!」爸爸媽媽大驚失色,對望一眼,「天啊!今晚別想睡覺了!」趕緊回頭順著原來的路,仔細在地上搜尋。
只見滿街如潮水的阿拉伯人,哪有臭毛毛的影子?爸媽的心情,在冬冬哭叫「臭毛毛」聲中,跌到了谷底。失望的走回停車處,「哇!」臭毛毛居然乖乖的躺在車門邊的地上!一家三口相視大笑,比中了第一特獎還高興!
告別老朋友
回到台灣定居,冬冬已經上大班了,臭毛毛也已殘破不堪,每隔一陣子會掉下一小塊碎片。經過爸媽的勸說,冬冬終於答應向臭毛毛告別,但要求不要丟掉,而將它放在他床下的抽屜裏。
剛開始的幾晚,冬冬上床前,都會打開抽屜,親親臭毛毛,然後依依不捨的關上抽屜。幾天之後,他似乎就忘了這個老朋友。倒是媽媽,偷偷的將臭毛毛珍藏起來,和五味雜陳的回憶一併鎖入了百寶箱中。
過渡期物品
很多孩子都像冬冬一樣,在八個月至一歲間,選擇了一樣東西,然後一直使用好多年;這樣一件幼兒期擁有的寶貝,可能是毛巾、尿布、小毯子、小被子、小枕頭,也可能是玩具熊或其他填充動物。
當孩子疲倦了,寶貝可以幫助入眠;當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寶貝能像媽媽一樣撫慰他們;當他們害怕、生氣的時候,寶貝可以安定他們的情緒;當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有熟悉的寶貝伴著,就像是回到了溫暖的家。
這類物品稱為「過渡期物品」(transitional objects),因為它們能幫助孩子,由情緒上的完全依賴媽媽,逐漸嘗試與媽媽分離,而後趨向獨立。
具有神奇的撫慰效果
「過渡期物品」都具有柔軟、觸感好、抱起來很舒服的特性。天天擁抱之後所產生的熟悉感,連帶上面熟悉的氣味,都會讓孩子產生像在自己家裏或媽媽懷裏的舒適與安全感,因此它們具有神奇的撫慰效果。
仔細觀察孩子撫弄寶貝的方式,就會發現,的確是寶貝的觸感與氣味在吸引他們。大部分孩子都會將寶貝貼在臉頰上或鼻子旁邊,用手指不停的撫摸或揉捏。有些孩子特別偏好寶貝的尖角、邊緣,有些則會用手指捏出一個小球或一個尖角,摩擦他的嘴唇、人中或下巴,非常有趣。
「戀物癖」?缺乏安全感?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迷戀寶貝,很擔心他們是否有「戀物癖」,也有的擔心他們是否缺乏安全感。其實都不是。每個孩子,不論是否擁有一樣寶貝,都會經歷由依賴到獨立的過程。有一樣寶貝幫助他,孩子的蛻變反而會更順利、更少波瀾。
因此,父母甚至可以在嬰兒期,就故意放一條柔軟的小毛巾或小毯子在孩子床上,幫助他養成「使用寶貝」的習慣。也許在剛開始的時候,孩子並沒有注意到它,但時間久了,他可能就會接受它了。
使用寶貝的注意事項
一旦孩子開始把某樣東西視作寶貝,爸媽最好趕快去多買至少一個相同的東西--尤其是像填充玩具、特殊造型的枕頭之類,久了就買不到完全相同的產品。在孩子還沒有學會用比較成熟的方法安慰自己之前,萬一寶貝掉了,那可是非常難處理的一件事。還有,一個寶貝需要清洗的時候,有另一個可以繼續使用,否則孩子寧可寶貝髒了、爛了,也不願意它被丟進洗衣機。如果用強迫手段,孩子可能會鬧得天翻地覆。
如果孩子選的是一條大毛巾或大毯子,可以趁早一剪為二。他們對大小還沒有什概念,不會注意到寶貝的改變。
記得:相同的寶貝,要早一點開始輪流使用,否則孩子會嫌新的寶貝摸起來、聞起來都不一樣,而拒絕使用它。
寶貝的戒斷
●小學前大多能自動戒斷:大部分的孩子在漸漸長大、獨立,開始學會用其他方法處理壓力的時候,對寶貝的依賴就會逐漸減少,在小學以前大多能自動戒斷。不過,少數人會一直保有、甚至使用這樣寶貝。其實這樣的行為並無傷大雅。
●逐漸減少使用寶貝的時間:如果已經接近上小學的年齡,而孩子對寶貝的依賴程度未減,父母可以先向他說明,並在他同意之下,跟他約定逐漸減少使用寶貝的時間。一般是先減少白天的使用,然後是午睡時的使用,最後才是晚上睡覺時的使用。如果孩子做到了,就要鼓勵他(可採用畫星星的鼓勵方式),這種方法通常都能成功的戒斷寶貝。
逐漸把寶貝的尺寸縮小
如果寶貝是毛巾、毯子之類,有的學者認為,逐漸把它的尺寸縮小,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冬冬在美國幼稚園有個朋友,他的寶貝原本是一大塊羊毛圍巾,由於針腳編織得很鬆,纖維會不斷從邊緣脫落。冬冬認識他的時候,寶貝只剩一塊手帕大小。一年以後,它已經自然消失。
可能有害的過渡期物品
奶嘴因為具有類似的功能,因此也可以歸類為「過渡期物品」。手指雖非物品,實際上也具有相同的功能與意義。只要注意在四到五歲以前戒斷,以避免對牙床發育造成永久的影響,它們就和其他過渡期物品一樣,對孩子有益而無害。
但如果孩子將「奶瓶」當成寶貝,壞處可就多了。孩子不但醒的時候總是帶著奶瓶,或吸或咬,睡前也一定吸著奶瓶入睡;有些甚至夜裏也會醒來好幾次,要求泡奶。
通常父母除了對夜裏的要求有些不耐,往往不認為愛吃奶有什麼不好,甚至會因為孩子吃得多而感到欣喜。其實,孩子並不是真的要吃奶,而是想吸奶瓶;不信的話,把奶裝在杯裏試試看,孩子一定會拒絕的。
把奶瓶當作寶貝的壞處
●如果總是一手拿奶瓶,會減少兩手操作的機會;如果用嘴含著或吸著奶瓶,則會減少說話的意願。
●牙齒總是浸在奶或果汁中,尤其睡前吸著奶瓶、入睡和夜裏吃奶,會引起嚴重的「奶瓶蛀牙」。
●吸奶入睡的習慣,會使某些孩子夜裏常常醒來,要求大人泡奶,吸著奶瓶才能再進入另一個睡眠週期,父母將不勝其擾。所以,奶瓶是最不理想的一種過渡期物品。如果發現孩子有依賴奶瓶的傾向時,應該馬上禁止他白天帶著奶瓶玩耍,當然也禁止帶著奶瓶上床,並將吃奶的次數限制在一天僅三至四次;而且積極的訓練孩子使用杯子,漸漸以杯子代替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