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玩騎馬打仗!~談玩具與幼兒的遊戲行為

  玩具是幼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幼兒在不同階段的遊戲行為為何呢?玩具對孩子的影響又是怎樣的呢?

  玩具是每個孩子童年生活的必需品,透過遊戲,玩具能引導幼兒認識自我,表達想像力(如把木棍當馬騎),並發展社會情緒,進而接觸、探索外界。當然遊戲時並不一定要有玩具才會好玩,像「老鷹抓小雞」之類的追逐遊戲,孩子都樂此不疲。玩具媒材的新奇、複雜都能引起幼兒玩弄、探索的興趣,等到熟悉後,他們的遊戲行為會更多樣。然而,玩具買不勝買或新玩具沒多久就被孩子「打入冷宮」的情形,往往是很多家長的困擾;如能瞭解玩具與幼兒的遊戲行為及發展的關係,將有助於父母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玩具影響遊戲行為
  孩子在遊戲當中所使用的玩具媒材,是由大而簡單、具體的物品,漸漸發展至加上小零件、配件、略帶操作的玩具,而後又變為更複雜、需精細技巧的玩具,甚至由仿製的進展到真實的物品。

  兩、三歲的幼兒所用以進行遊戲的玩具大多較接近真實(如塑膠碗盤),也與其象徵物品(碗盤)較為相似;四歲以上的幼兒則已能使用較抽象的玩具媒材,如積木、沙、水等,它們也較會刺激幼兒去探索、實驗和創造。

  此外,較真實、與象徵物品較接近的的玩具如娃娃或特定的人物服飾,常易引發特定主題的戲劇扮演,像白紗裙可能讓孩子玩起公主或結婚的遊戲。而與象徵物品(車)較不相似的玩具(紙箱),較能引發年齡較大幼兒的假裝遊戲,因孩子的表徵能力較佳,像紙箱可以是車子(也會有不同的開法)、狗屋,如果再加根繩子,又會有不同的玩法。

  不過,像五、六歲孩子的想像力已有相當發展,就較不會受限於玩具的真實性,像孩子可以一會兒拿木劍玩武士打鬥的遊戲,但當他們需做快速追趕時,木劍會馬上轉換為坐騎,完全不會混淆。

  此外,有些玩具媒材本身會提供幼兒遊戲的線索,暗示其玩法,而使幼兒產生不同的遊戲行為,像棋子與棋盤會暗示幼兒進行規則遊戲。有的則能引發團體遊戲,如玩具車、玩具廚具、裝扮的衣物,孩子看到它們會想跟別人一起玩。

和孩子一起遊戲
  雖然玩具媒材本身會影響孩子的遊戲行為,然而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玩法也會更多。若能在現有的玩具中搭配其他的物件,如繩子、布塊、紙箱子等,都會在充滿想像力的孩子眼中立即成了驚奇的「新玩具」,若家長能主動參與,大人小孩同樂,將能共創美好的經驗。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