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希望孩子將來是什麼樣的人呢?需不需要為幼兒做生涯規劃呢?父母親總是對孩子的未來有許多的期許,因此從幼兒時期就會給予不同方面的學習與教導,期望孩子好好長大在各方面有所表現。你給孩子做了什麼樣的生涯規劃嗎?
現代社會常聽到「生涯規劃」這人名詞,下圖就見於日本管理學者今泉浩晃所著《個人生涯設計》一書。而現代家長為孩子們的未來做準備,不免也是基於這種心情:「我希望孩子將來過得好!」究竟需不需要為幼兒做生涯規劃呢?
生涯是指職業或志業
首先,我們來看看學者專家對「生涯」一詞的定義。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著重於「職業」,如Shartle(1952年)所說:「生涯是指一個人工作生活中所經歷的職業或職位的總稱。」另一種則著重於「志業」,如Super(1976年)所說:「生涯是生活裏各種事件的演進方向與歷程,統合個人一生中的各種職業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現出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組型;生涯也是人生自青春期以迄退休之後,一連串有酬或無酬職位的綜合,甚至也包含了副業、家庭和公民的角色。」
因此,前者的重點,在提昇自己的工作角色,追求事業的成就;後者的重點,在悅納自我的生活角色(包括職業角色、家庭角色、人際角色、社會角色等),追求人生的價值。
你希望孩子將來是個怎樣的人
筆者曾在一次家長分享會中,進行「幼兒生涯觀」的活動,請家長們思考兩個問題:
- 我希望孩子將來的職業是什麼?(請列六項)
- 我希望孩子將來是個怎麼樣的人?(請列六項)
家長們列出的第一題的答案,有:醫生、工程師、藝術家、老板、記者等;第二題的答案,有:快樂、可愛、愛人、堅強、健康、幽默、有智慧等。
接著,我請家長們進行第一題的篩選活動,方式是:
- 對孩子將來的職業所列出的期望,如果要你放棄其中兩項,你會刪掉哪兩項?
- 如果要你在剩餘的四項裏,再放棄兩項,你會刪掉哪兩項?
- 如果要你在僅餘的兩項中刪掉其中一項,你會刪掉哪一項?
- 如果要你把唯一可能的一項刪掉,你會有什麼感覺?
然後,我們依同樣方式,進行第二題的篩選活動。兩題都做完後,再請家長們說說有什麼感覺。
家長們對第一題的感覺是:對孩子將來職業的期望,無論放棄哪一項,好像都無所謂;但對第二題則愈刪到後來愈踟躕。家長們感受到的是:「如果我的孩子將來是個不快樂的人」、「如果我的孩子將來是個不可愛的人」、「如果我的孩子將來是個不愛別人的人」...--有位家長說:「我覺得好心痛!」
展望幼兒的未來,家長您不妨也以上述兩個題目,進行自我探索。
迷思還是省思?
人的一生中要經歷的事物,不外乎求學、謀職就業、婚姻、養兒育女、休閒娛樂、興趣發展等。父母們基於愛與關切,對幼兒們會有一番設想與安排,像送孩子上各種才藝班,如:電腦班、音樂班、美勞班、美語班、科學營、數學教室等,也無非希望培養幼兒將來有一技之長。
但是家長不免也會想:「孩子現在有時間學,可是上國中後有功課壓力,就會停下來,那時不就會前功盡棄呀?」「我的孩子對鋼琴沒什麼興趣,可是別人的孩子都學了,如果現在不學,以後他會不會後悔或是埋怨我?」「我們小時候沒學這些,也不會怎樣。孩子學這個又學那個,會不會造成無謂的壓力?」「我們小時候就是沒什麼機會啊!現在的孩子多幸運,還不多學一點,以後才能五育均衡。」家長種種的想法,究竟是迷思還是省思?
不論是個人將來職業的定位(如:哪種行業最適合自己),或是人生走向(如:如何安排家庭生活),它的決定因素是多重的,包括個人的個性、興趣、潛能、家庭背景、重要他人的影響、社會趨勢等,但最重要的還是「自我抉擇」。
父母的角色
父母既不可能是幼兒前景的「代打者」,那麼對於幼兒的生涯觀,應如何扮演「旁觀者清」的角色呢?這裏提出幾點建議:
一、同等的尊重各行各業
尊重每種行業的社會功能與價值。清潔工與工程師的薪水,雖然有差別,但是他們各有專業及為人服務的精神,卻同樣是無價的。當我們不受限於社會對某些行業的成見時,才擁有人生的自由。
二、給幼兒遊戲的童年
有人說:「遊戲就是幼兒的工作。」幼兒在遊戲時的表現,是認真、專注、全力以赴與盡情享受。不要把幼兒的遊戲視同兒戲而小看它,譬如我們所熟悉的「大風吹」的遊戲,就包含:分類(被「大風吹」而需換座位的人具有同類特質)、一對一(一人坐一個椅子)的認知概念、與人互動的關係(共同遵守規則,遊戲才進行得下去),以及身體的敏捷性(一聽到口令後,立即移動身體搶位子)。遊戲的童年才是快樂的童年,是不爭的事實。
三、給幼兒自我發揮的機會
不要急於告訴幼兒答案,鼓勵他迎接挑戰:「沒關係,試試看有沒有別的辦法?」「不簡單哦!可以自己幫自己想辦法耶!」
有時讓幼兒有自己做選擇與做決定的機會,如:「禮拜六下午爸爸要跟你約時間,你想要爸爸陪你做什麼?」「今天晚上睡覺前,你想要媽媽唸哪一本故事書給你聽?」「你可以選一個一百元以下的玩具當生日禮物,你自己決定看看要什麼?」
四、與幼兒同步學習與成長
幼兒常有令大人出其不意的想法與做法,有時反倒有值得大人學習的地方。例如:小孩可以一個人用兩塊積木演戲演半天,其中有無邊的創意和想像的世界。
還有一個孩子把阿公給她的零用錢,拿去買三合一麥片,當做爸爸媽媽十週年的結婚禮物。她說:「上次我們家去阿里山玩五天,每天早上都吃三合一麥片,媽媽五天都沒有生病。」原來媽媽平日常感冒,孩子的細膩使這份禮物無與倫比。
當父母愈能用幼兒的角度跟幼兒同步學習與成長,就愈能瞭解孩子的特質與心思,也才能據以調整自己的腳步,成為愛的路上與孩子同行的夥伴。
父母有限的視野,其實看不到幼兒未來的生涯是何種景象。而當我們問幼兒「你希望將來做什麼」時,他的答案也許是:警察、開卡車、棒球選手、老師,甚至是無敵鐵金剛或展昭等電視人物,其中都包含著熱情、自信、活力與憧憬。雖然他將來未必實現這個希望,但持續地保有他的熱情、自信、活力與憧憬,卻會讓他的未來無論是何種角色,都是希望無窮的。
欲規劃幼兒的生涯,不妨先回觀自己的心境
當父母用人生的望遠鏡去看幼兒的前景,卻一直無法對焦時,不妨回觀自己的心境:
‧我認為,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
‧我覺得,目前我孩子最需要的是--
‧孩子要成為一個「自我決定者」,需要的條件有--
‧我的孩子最喜歡做的事是--
‧我和孩子相處時,最快樂的是--
‧我的孩子最可愛的地方是--
‧我覺得,目前自己最需要學習的是--
‧我希望孩子將來是--
‧我對我孩子的未來,最有信心的是--
‧我對我孩子的未來,最擔心的是--
‧我對台灣社會未來的期望是--
‧我對我的孩子永遠不會變的是--
其實,人生是隨時「在」的,幼兒期也是孩子生涯的一部分,孩子的生涯要如何規劃,我們對他的愛、尊重與相信,足以支持我們跟他一起尋獲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