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中建立時間感

5歲芸芸星期天下午拖到快四點才睡午覺,一覺醒來已經快6點,天色有點微暗,她問媽媽:「為什麼要這麼早起床,今天要上學嗎?」媽媽一聽,原來女兒睡完覺後,就以為是一大清早,女兒還弄不清楚什麼是早上和晚上呢。

時間概念的發展
幼兒大約3歲開始,開始形成時間觀念,言談中也越來越常使用與時間有關的字,3~6歲孩的子時間觀念是與大自然或事件的聯繫有關,例如:日夜的差別、吃飯、睡覺、上學等,都是幼兒感覺時間變化的指標。「清晨」對孩子來說是:「天亮的時候」,「白天」是:「上學的時候」,「晚上」是「天黑的時候」。所以孩子有時會發生混淆,如果一大清早起來,下大雨、天色黑,他會以為是快要晚上了。或是白天下雨、天色微暗了,他會納悶:「媽媽怎麼還不來接我?」

有時幼兒還會模仿爸媽說:「昨天我去兒童樂園。」但其實是上個月去的,但他仍弄不清昨天和上個月有什麼不同。爸媽若能從孩子的角度體會時間是怎麼一回事,透過具體事件告訴孩子:「等你看完一個小叮噹卡通節目的時間後,爸爸就回來了。」並運用以下的技巧,建立孩子的時間觀念。

建立時間觀念5撇步
撇步1:善用月曆
幫孩子選購一本有可愛圖案的月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月曆上的每一天會有一個方格可供記事,讓孩子認識哪一天是他的、爸媽的生日,並用月曆附贈的貼紙貼上,同時讓孩子知道「月、星期、昨天、今天、明天」這些基本的概念。

撇步2:用鬧鐘、計時鐘定時
如果孩子沈溺於卡通,跟你大鬧時,你可以堅定的說:「再過10分鐘,媽媽就關電視,現在我們來轉計時器10分鐘。」通常孩子對你講的10分鐘是沒有什麼概念的,使用計時器,到了時間就會發出「叮」的聲音,是一個很好的計時工具。若是孩子老是賴床、上學遲到,建議爸媽準備一個鬧鐘,養成他早上自動起床的好習慣。

撇步3:學習等待的工具「沙漏」
「等上面的沙漏到下面後,你就可以吃點心。」沙漏是讓還不會看數字的幼兒,學習等待的好工具,調皮的孩子可能不會讓沙漏慢慢的從上面流到下面,卻也可以讓孩子知道沙漏從上到下的「這一段時間」,讓孩子學習耐心等待的好方法。

撇步4:用對照方式形容過去
孩子如果說:「昨天媽媽帶我去動物園。」但其實是上個月的某一天,針對此種時間混淆的情況,爸媽可以提醒他上個星期所發生的重要事情。跟孩子說到上個月某星期六去台中、去年寒假到花蓮看外婆時,可以和孩子一起回憶對照上個月還做了哪些事?或是去年還去哪裡玩?若孩子還是弄不清楚,也不需勉強。

撇步5:數字較大且清楚的時鐘
學看時鐘大多是從幼兒園大班才開始,而且孩子要先認識數字才行,幫孩子選擇一個數字較大、清楚的時鐘,先從長針、短針開始教導孩子認識時鐘的概念,例如:「時針、短針都指到12就是代表要吃午飯了,短針指到6、長針指到12成一條線就是代表吃晚飯了。」

時間到底是什麼?這個抽象名詞對幼兒來說是很難弄清楚的。在忙碌的現代生活,尤其是趕著上班打卡的爸媽們,更是疲於奔命於倉促的清晨時間中,但請千萬別將自己的煩躁帶給孩子,以免孩子有了正確的時間觀念,卻感染了焦慮不安的個性。爸媽應有耐性的教導孩子時間觀念,運用上述生活中的具體事件和工具,孩子自然會慢慢的理解時間是什麼了。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